民之魂、国之宝--读耿汉先生
熊猫是世界上唯独在中国这片土地上栖息生存的动物化石。其形象的出现总使人联系到中国,想到中国人。熊猫由黑与白组成的身体颜色是素雅的、俭朴的。这黑与白暗合了中国文化之源的至高思想境界“道”。易经“一阴一阳之为道”,熊猫的毛色一黑一白,正是一阴一阳的直接表现。
中国绘画也叫水墨画,实际上中国画用的最多的是墨,黑色的墨与白色的纸形成了最直接的视觉冲击。而墨一色又可抵五色,中国画家常说墨分五色,并对其进行深入的探索和研究,使墨更具有丰富的层次和表现力。水墨交融时神秘而幽深,使人深刻的体会到中国艺术最高的审美情趣“玄之又玄,众妙之门”的内涵。中国画的妙品、逸品在这种精神的指导下更彰显魅力。黑与白是中国人认知世界、
辩析万物万事的总纲领、是中国人深入骨髓的思维模式之根本。黑与白是中国人的灵与魂。
耿汉先生最爱画熊猫。他笔下的熊猫憨态可人、温顺宁静、不骄不躁,或在竹林嬉戏、或在石上酣睡或溪边悠哉乐哉的游玩,他的画洗尽城市的喧闹,尽显山涧自然和谐之美。是烦躁功利的都市人心向往之的纸上桃源。“孰能浊以静之徐清?”(谁能够令心烦意乱的情绪冷静下来呢?)耿汉先生的画!
耿汉先生的作品处处体现其静篤渊远的胸怀与修养,画作不自觉的表达出作者的与世无争、善乐施人的真情实感。作品《亲情》中的熊猫妈妈咀嚼着竹叶深情的注视着怀里的熊猫宝宝,慈爱的神态跨越物种,都体现了母爱的伟大与无私。熊猫宝宝稚嫩而又天真,在母亲怀里调皮的享受着美餐。《乐在深山》中的几只熊猫或攀爬、或滚打、或凝视观望,它们无忧无虑、逍遥忘我的将浮尘中的烦情琐事抛到九霄云外、世俗的荣光和愤嫉在这里似乎没有了落脚点。正如先生的画款所题“回看黑白大世界,简到真时方称奇”,简朴的才是最真实的、最精彩的生活。耿汉先生的用笔、用墨以及用色均将真与奇体现的酣畅淋漓。
熊猫最爱竹,中国人也爱竹,中国文人更爱竹。为什么“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因为“无肉使人瘦,无竹使人俗”。“俗”文人之大忌!而这竹不仅涉及到“俗”这种原则和立场的问题还涉及到道德修养和品性格调的范畴-“气节”。中国人历来借物咏志、指物寄情,竹未出土时先有节,纵凌云处亦虚心以及宁折不屈的品性,正是文人借以指导自己为人处事的典章是鞭策和鼓舞升华个人品德更加高尚的动力和榜样。
耿汉先生笔下的熊猫几乎都伴有竹,疏的密的、远的近的、或枝或叶或笋,与熊猫形影不离、摈辅左右。可见耿汉先生也是十分喜爱竹的。组合这两种题材的画幅更要求作者的高涨情绪与高尚情操和娴熟技法与深厚功力,耿汉先生不仅驾驭了中国笔墨更驾驭了题材的中国精神之内涵。他满载民族情感的作品被法国、丹麦、韩国等文字出版专辑,使国之宝、民之魂的时代精神永驻宣纸并走向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