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page

 
    中国国画院,是以书画艺术创作与学术研究为主体的国家级艺术创作与学术研究机构。 在国家文化部的正确领导下, 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
                        <查看全文>

 

————————————————

    王宏江,笔名王江,字杰玉,斋号春水斋,现任中国国画院院长、中国艺术家协会主席,中国书协会员、中国美协会员、教授、国家一级美术师、新加坡艺术院顾问、香港中华民族友好协会书画艺术委员会终身顾问、中国名人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国长城魂当代诗书画协会高级顾问,曾担任大型国礼文献《永载中华—中华杰出文化艺术卷》编委会顾问、中国古文化艺术研究学会委员。<查看全文>
 
————————————————
    中国国画院京东展览馆位于北京东部,是一座集艺术展览、收藏、陈列、研究、交流、服务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展览馆。作为中国国画院的下设机构,展馆坚决执行院委会的各项决策,并不断为画院争创效益。其主要任务是策划、组织、承办各种形式的书画
    艺术展览、学术研讨及美术交流活动等工作,是画院对外展示的重要平台。
    展馆占地面积17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800多平方米。内部环境典雅,设施齐全,配备科学,为各种学术交流、展览等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有力的条件保障。
<查看全文>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站长

 
   
当前位置>中国国画院首页 Homepage>业界新闻
 
   

艺术品市场的金融服务

2013-12-19 15:58:07  来源:中国国家画院  中国国画院【WWW.HY1959.COM】

 

 
  艺术品与股票、房地产被认为是三大投资资产。艺术品投资市场相对于其他资产市场而言,一直以来都是高净值人群的小众市场。近10年来,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艺术品市场交易实现了从数十亿元到上千亿元规模的质的跨越。中国艺术品市场已经成为世界艺术品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艺术品价格指数、艺术品抵押、艺术品信托、艺术品基金、艺术品保险和艺术品交易所等艺术品金融产品的创新层出不穷,市场非常活跃。

  (一)产业链金融—以陶瓷为例

  一般产品的供应链是指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

  艺术品的供应链不同于一般产品的供应链,存在以下几点特征:信息专属且不对称;供应链融资约束程度呈现“U”型,投资的资金约束呈现“J”型;生产过程“物流”不明晰;单一链条;部分艺术品(如古玩)供应链不完整,无价格调节机制。

  1、陶瓷的供应链:价值的实现与分配机制

  一个完整的陶瓷艺术品供应链包含陶瓷艺术品产前环节、产中环节、产后加工环节、流通和消费环节,即陶瓷艺术品从瓷土练洗、颜色釉料配制到毛坯、白胎生产、半成品绘制加工、包装、直至流通、市场销售等整个流程。

  陶瓷艺术品生产过程中的资金流动主要集中在在绘画阶段,聘请名师名家需要花费生产者巨额的成本,这一部分成本一般有生产者承担或者生产者和名师名家分担(产权也分担)。同时,当陶瓷艺术品生产完成进入一级市场进行销售时,虽然陶瓷艺术品的属性已经确定,但陶瓷艺术品的价值却并没有因此而固定,在二级市场上流动的陶瓷艺术品,其物理属性并没有发生变化,但是其经济价值却在不断的增加,购买陶瓷艺术品所需要的资金也不断增加。因此,陶瓷艺术品供应链的资金流峰值出现在生产者和收藏性购买者身上。从信息不对称程度而言,陶瓷艺术品供应链的信息不对称程度呈现“N”型。

  2、陶瓷艺术品生产商融资约束的形成

  在陶瓷艺术品行业,一方面,由于陶瓷艺术品生产工序复杂,生产过程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购买原材料和半成品、聘请名师名家;另一方面,在销售阶段艺术品价值大,不容易快速去化而容易积压存货。加上陶瓷艺术品去化周期比较长,加上陶瓷艺术品产业现金周转周期的一般特征(见图4),银行贷款门槛高、审批严格,一般陶瓷艺术品家庭作坊和中小企业缺乏合格抵押品很难得到审批。因此,陶瓷艺术品生产商面临严重的资金约束。

3、艺术品产业链融资创新:陶瓷艺术品抵押品制度创新

  基于全产业链控制的抵押品制度创新机制能够有效利用“外部信息内部化”的机制来缓解陶瓷艺术品供应链的信息不对称程度,促进银行对艺术瓷生产商的授信,从而缓解其面临的资金约束。

  基于供应链的陶瓷艺术品抵押品制度创新主要通过供应链上下游的交易关系和信息共享机制解决了艺术瓷生产商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降低了金融机构的风险。在陶瓷艺术品产业链融资体系中主要存在以下三种效用:1)通过“金融机构+艺术品核心企业+上下游企业”这种“1+N”的产业链融资创新,能够缓解陶瓷艺术品(产业链比较完整的艺术品品类)与金融机构的信息不对称问题;2)通过“金融机构+艺术品生产商+评估机构+第三方回购公司”这种“产业链金融+抵押品扩展”的机制安排,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大部分艺术品生产商缺乏有效抵押品的问题;3)通过“产业链金融+抵押品创新与扩展+直接融资创新”这“两条腿(产业链金融+抵押品创新与扩展)一根拐杖(直接融资创新)”的创新机制,能够很好的解决艺术品与投资方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扩展艺术品产业链的融资渠道,缓解其资金约束,促进其繁荣稳步发展。

  (二)中国艺术品市场指数

  对艺术品金融化和金融创新而言,它需要建立起一种对投资者而言可以信赖的价值标的物,而显然,艺术品价格指数就是这样一个“天然”的选择。全球最早的艺术品价格指数是“苏富比泰晤士指数”,该指数由苏富比拍卖行在1969年发布,它使用简单的平均价格法来计算艺术品的收益率,通过对艺术品整体市场收益率的测算来帮助其客户判定艺术品市场的趋势。虽然该指数以失败告终,但是对艺术品价格指数的研究从未停止。目前世界上主要的艺术品价格指数包括:梅摩指数、Artprice艺术品市场信心指数、ARTNET艺术品价格指数、Artinfo艺术品销售指数,中国主要有雅昌指数和中艺指数。

  艺术品市场指数的方法主要有平均价格法、重复销售法、特征价格法和混合模型法。

  1、 中国艺术品价格指数的构建:平均价格法的扩展

  中国艺术品价格指数的构建,应充分借鉴全球各主流艺术品价格指数的经验。我们研究所对以上4种方法都进行了测算和尝试。今天主要将按照简单平均、加权平均、引入特征因子这三个逻辑顺序逐步对平均价格指数进行扩展。

  本部分采用数据来自雅昌艺术网,我们选取中国传统书画和中国油画部分的数据进行艺术品价格指数的实证分析。所选数据的时间跨度为2000年至2013年,共计535293条拍卖数据。鉴于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中的诸多问题,从数据真实性、连续性以及市场份额等因素来考虑,我们选择了市场代表性更好的拍卖公司作为24家样本公司 。此外,我们还对数据进行了大量的清洗工作,最后保留的拍卖记录数据为256352条。

  我们首先计算中国书画市场的简单平均价格指数, 采取加权平均法对指数进行调整,权重选择依据为作品尺寸(面积),以此来考察面积对价格指数的影响。结果上,面积加权指数更敏感,其历史高点高于简单平均指数,反弹阶段领先简单平均指数,该指数走势更贴近市场专业人士对价格变化的主观感受。

  我们希望单独考察一些重要特征因素对艺术品价格的影响,通过对比引入特征因子后的指数与原指数之间的差别,来判定被引入特征因子的显著性,这实际上也是特征价格指数研究的基础。需要说明的是,在此,我们将采用面积加权指数作为原指数,以引入特征因子后的面积加权指数作为新指数,并对二者进行对比。

  国外大量文献的研究发现,艺术品市场中广泛存在着“杰作效应”,这无疑说明了艺术家因子(艺术家姓名)对艺术品价格的影响。为此,我们研究了作者因子对价格指数的影响,结果显示,近现代名家张大千、齐白石、徐悲鸿的价格指数与全样本指数之间差距明显,且在近年来有逐渐拉大的趋势,这也表明了我国艺术品市场上投资者对名家的疯狂追捧,从另一角度来看,可以认为我国艺术品市场是“非有效”的。

  实际上,我们还可以引入价格因子、作品尺寸因子、拍卖公司因子等,来依次分析各特征因子的影响。而这些分析正是未来利用特征价格法构建我国艺术品价格指数的基础,只不过与传统意义上的特征价格法不同,我们不是直接在模型中设定特征变量并在之后通过数据来检验各特征变量系数的显著性,而是自下而上(bottom-up)地逐步引入不同的特征因子进而扩展平均价格指数。

  2、中国艺术品市场价格指数研究展望

  对指数文献的梳理沿着四条主线进行,分别是艺术品的本质、属性与市场特性,艺术品的价值与价格决定,艺术品市场的信息与效率,艺术品价格指数与风险收益特征,从文献的系统集中研究中我们逐步窥探到了艺术品作为一种特殊投资品的价值所在及其区别于传统金融资产的价格决定规律。同时,在对文献进行评述的基础上提出了经济全球化、金融一体化对艺术品市场的影响问题,提出了艺术品市场微观结构的研究价值,还提出了艺术品市场与宏观经济的联动机制问题以及艺术品市场的周期性问题等有待深入研究的领域。


 

【中国国画院官方网站】

北京中国国画院欢迎各界人士!     宗旨:诚信为本、以文会友,精诚合作、共享繁荣。 电话:01080502339    E_mail:whjarts@163.com   中国国画院院版权所有  Copyright© 1985-2080

中国画院院首页 | 留言建议 | 免责声明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E_mail:whjarts@163.com     网站联系: QQ 116634223
中国国画院院版权所有  Copyright© 1985-2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