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page

 
    中国国画院,是以书画艺术创作与学术研究为主体的国家级艺术创作与学术研究机构。 在国家文化部的正确领导下, 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
                        <查看全文>

 

————————————————

    王宏江,笔名王江,字杰玉,斋号春水斋,现任中国国画院院长、中国艺术家协会主席,中国书协会员、中国美协会员、教授、国家一级美术师、新加坡艺术院顾问、香港中华民族友好协会书画艺术委员会终身顾问、中国名人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国长城魂当代诗书画协会高级顾问,曾担任大型国礼文献《永载中华—中华杰出文化艺术卷》编委会顾问、中国古文化艺术研究学会委员。<查看全文>
 
————————————————
    中国国画院京东展览馆位于北京东部,是一座集艺术展览、收藏、陈列、研究、交流、服务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展览馆。作为中国国画院的下设机构,展馆坚决执行院委会的各项决策,并不断为画院争创效益。其主要任务是策划、组织、承办各种形式的书画
    艺术展览、学术研讨及美术交流活动等工作,是画院对外展示的重要平台。
    展馆占地面积17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800多平方米。内部环境典雅,设施齐全,配备科学,为各种学术交流、展览等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有力的条件保障。
<查看全文>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站长

 
   
当前位置>中国国画院首页 Homepage>业界新闻
 
   

何光锐:艺术创作贵在真“面目”

2013-11-28 10:45:13  来源:中国国家画院  中国国画院【WWW.HY1959.COM】

 

    以何种面目示人,可能是最让古今中外艺术家们“纠结”的问题了。

  为艺而能成“家”者,自然要有属于自己的面目。一部艺术史,实际上就是由一张张不同的“面目”组成的。

  对待“面目”问题的态度,可以看出东西方艺术的不同趣向。西方艺术强调个性与创造,求新求变乃其核心意识。英国人艾略特说:“每有新的作品产生,传统均将为之移动,并赋予新的位置与观点。”一种风格、一个面目一旦被创造出来,同时意味着结束。

  而中国的所有艺文学问,更注重的是“和合”与“会通”。所谓“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通”是“变”的前提,没有真正的“通”,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变”。个性融汇包孕于共性之中--人无个性,不必交流,人无共性,则无法交流。创造也必须根植于“道”、“理”,否则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更多的时候,“变”不是刻意“求”来的,而是在境迁、时易下“不得不然”的结果。

  当然,中国传统的艺术家也并非不讲个性。清代“四僧”之一的石涛,就是一位个性强烈的人物。他有句画家们耳熟能详的话,“我之为我,自有我在。古之须眉,不能生在我之面目;古之肺腑,不能安入我之腹肠。我自发我之肺腑,揭我之须眉。纵有时触着某家,是某家就我也,非我故为某家也”。但石涛之所以能够提出著名的“一画论”,正是源于对传统的洞彻,乃至由画理上“通”于哲理。唯其能“通”,成其能“变”。至于他的笔下为什么有时会“触着某家”?无非各家各派早已烂熟于胸,打成一片,类似于“熟读唐诗三百首”之后自然形成的“语感”。

  扬州八怪也是以面目独特著称。李方膺在一则题梅花诗中说,“画家门户终须立,不学元章与补之”。实际上,他的墨梅恰恰学的就是南宋的杨补之。他的“不学”,正是以“学”为筌蹄。

  启功先生的说法更足以让人吃上一惊,“(学古人)学之不能及,乃各有自家设法了事处,于此遂成另一面目。名家之书,皆古人妙处与自家病处结合之产物耳”。

  围绕“面目”,可以展开诸多话题,而这些话题处处牵涉到艺术领域的深层次原理。

  比如,面目有外露与“隐秀”、鲜明与含蓄之分,就像我们不能说一个长相耐看、不事铅华的女孩子没有“面目”。

  以前读到苏东坡对隋代大书家智永的评价“精能之至,反造疏淡”,“反复不已,乃识其奇趣”。总觉得是一句泛泛而谈的“漂亮话”--智永的字给人的感觉分明是“散”、“慢”、“熟”、“软”嘛!然而,近年来,也许是自己对书法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居然从智永的那种“散缓不收”里,看到了动心骇目的精当与遒劲。古人诚不余欺也!

  作为一个热诚的书法爱好者,理解一位前贤的作品,前后花了20年时间,这无疑足以证明中国传统艺术的高深与伟大。但反过来看,智永的书法是不是过于渊深玄淡,面目不够鲜明呢?按照今天评价艺术的标准,是不是少了些“创新”呢?对此,坡翁仍然有他的解释:“永禅师欲存王氏典型,以为百家法祖,故举用旧法,非不能出新意求变态也。然其意已逸于绳墨之外矣”。



 

 

【中国国画院官方网站】

北京中国国画院欢迎各界人士!     宗旨:诚信为本、以文会友,精诚合作、共享繁荣。 电话:01080502339    E_mail:whjarts@163.com   中国国画院院版权所有  Copyright© 1985-2080

中国画院院首页 | 留言建议 | 免责声明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E_mail:whjarts@163.com     网站联系: QQ 116634223
中国国画院院版权所有  Copyright© 1985-2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