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page

 
    中国国画院,是以书画艺术创作与学术研究为主体的国家级艺术创作与学术研究机构。 在国家文化部的正确领导下, 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
                        <查看全文>

 

————————————————

    王宏江,笔名王江,字杰玉,斋号春水斋,现任中国国画院院长、中国艺术家协会主席,中国书协会员、中国美协会员、教授、国家一级美术师、新加坡艺术院顾问、香港中华民族友好协会书画艺术委员会终身顾问、中国名人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国长城魂当代诗书画协会高级顾问,曾担任大型国礼文献《永载中华—中华杰出文化艺术卷》编委会顾问、中国古文化艺术研究学会委员。<查看全文>
 
————————————————
    中国国画院京东展览馆位于北京东部,是一座集艺术展览、收藏、陈列、研究、交流、服务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展览馆。作为中国国画院的下设机构,展馆坚决执行院委会的各项决策,并不断为画院争创效益。其主要任务是策划、组织、承办各种形式的书画
    艺术展览、学术研讨及美术交流活动等工作,是画院对外展示的重要平台。
    展馆占地面积17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800多平方米。内部环境典雅,设施齐全,配备科学,为各种学术交流、展览等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有力的条件保障。
<查看全文>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站长

 
   
当前位置>中国国画院首页 Homepage>业界新闻
 
   

游艺器与画 精进书之道

2014-03-24 09:00:15  来源:中国国家画院  中国国画院【WWW.HY1959.COM】

 


  2014年春天。在维微位于成都一环路的家中(也是书法家刘云泉的旧居),春的气息,已然满庭。他的书屋“七丈山房”设在自家楼顶上。室内摆一方长桌,几把古旧木椅。书桌相对的墙上,挂着维微近日新画的两幅绘画作品。

  阁楼外的空地上,花草掩映,几尊古物格外醒目。这些都是他从古玩市场上淘回来的藏品:唐代大象、宋代供养人、明代墩子、清代石缸等。维微说,“它们的气息、古意,堪可玩味。有时候,光线好的话,对着那些古代的物件看,看着看着,真有时光穿越的感觉。”

  维微早岁从戎,虽心在行伍,但酷嗜书法,喜爱文史。上世纪80年代,他的书法一度在军旅艺苑头角峥嵘,后因少展出作品,颇沉寂于艺界,然亦有幸避去当今书坛之积习。维微临池至今三十余载,功力不可谓不深。笔墨雄秀雅健,有渊雅文士蕴籍之深致,间亦透出落拓不羁之气概。由书而文,由文而画。

  2000年后,维微又师从张士莹习画,遍摹八大、任伯年及吴昌硕、齐白石、陈子庄、李琼久诸家,有所会心。昔人有云:善书者莫不善学。维微不仅熟读书法史与书法理论,知晓源流,其阅读涉猎广泛,民间掌故、地方风物,不一而足。后又搜集研求民俗器物,与学者、文人、画士、工匠交往甚多。其学识日渐渊博,著述有收藏专著《说锡器》、学术随笔《中国李庄》等,深有影响。

  维微简介:生于1963年9月,成都人。书画家、鉴赏家,四川省中国画学会副会长,四川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巴蜀画派》杂志编委,《画说天下》杂志编委、顾问。

  “冷门”器物收藏20年

  专注民间情感与智慧

  自早年起就酷爱书法,维微逐渐深入,表现出好古之心,开始潜心文玩。维微眼力之锐敏,非一般人具备。过往20余年,在维微收藏的2000余件古董古玩藏品中,其中锡器最多,达400余件。2010年,维微出版了自己的收藏研究专著《说锡器》。该书按照器物的功能,将锡器分为茶具、酒具、水具等10个类别,系统讲述锡器的前世今生。在收藏界,锡器长久以来被收藏家遗忘。维微系统研究民俗器物的《说锡器》,也成为国内迄今为止唯一一部关于传统锡器收藏的作品,堪称该领域开先河、填空白之书。

  选择研究和收藏锡器这一鲜有人提及的“冷门”器物,维微解释说,“锡器在古代寻常人家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只是现代人已渐渐不使用了,人们才会感觉陌生。其实锡器几乎伴随了整个人类文明史,只因古代重视皇朝史,轻视民间史,所以历史上很少关于锡器的记载。”

  值得注意的是,维微的古玩研究,不同于高校文物学研究路数,也不是国家文博机构现代考古研究的门径。从主流学术圈看过来,他的研究,甚至有些“野狐禅”的色彩。但维微对自己的研究很有信心,“民间的搜索、整理、研究十分必要。我更关注那些真实发生的,有血有肉的历史,这里有很多生活的智慧、生活的理念和很多民间朴素的情感。”

  更重要的是,维微的收藏志向与盈利无涉,而是他向民间、传统汲取营养,致力于自身艺术修养精进的一个法门,“从收藏的器物上感受古意,滋养一股文气。最终可以帮助我在书画上的深入。”自2000年后,维微师从著名画家张士莹学习国画。维微早年重点习书,并没有正式学画。但他自幼接触过不少书画家,受到绘画熏陶颇深,如现在的四川省中国画学会会长、著名画家刘朴,即与其是世交,“我9岁的时候就认识他,两家还换了房子,虽然他大我17岁,但幼年的耳濡目染有很大影响。”加上其文心浓厚,天资颖悟,他在绘画方面的长进非一般所比。其绘画题材多见花卉鸟虫,其灵感至时,落笔纸上,兼工带写,往往设色清雅,笔致不俗。

 游艺器与画

  精进书之道

  收藏和绘画,都是非常好的艺术道路,但维微并未忘记,书法仍是他的出发原点。他甚至说,“收藏和绘画,都是我非常热爱并倾注精力的艺术门类。但是,说到底,书法仍然是我最看重的。在我看来,中国艺术的根,在于哲学。而书法的轻重提按、笔画粗细、块面大小、运笔疾徐、方圆顿挫、黑白对比无不讲究阴阳变化,显现中国人理解世界的独特方式,并因此而涵咏华夏文化精华。”维微同时还提到,书法看似门槛低,人人可写,“但真正深入进去,有所建树,却非常难。而且因为手段单纯,也最容易枯燥。”正是此因,维微开始同时专注收藏、绘画领域,”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器物收藏和画画,最终滋‘养’了我的书法。”

  维微临池不辍,至今已历30余年之久。尤其是自1980年他到云南当兵开始,维微对书法的热爱和练习更加疯狂,“那时候睡上下铺,我在上铺,我就借下铺的床位,床单揭开,在床板上练。每天哪怕只有十几分钟空闲,也不放弃练习。一天不间断,一坚持就是30余年。”1986年,国防科工委组织一批艺术苗子,分赴全国各地亲身考察学习,维微就是其中一员。在此期间,维微开始有机寻访全国各地查看碑帖原本。“当时我被分到渭南进行书法创作,我还专门坐车赶到西安大雁塔,观看那里的《雁塔圣教序》。”大雁塔有我国历史上两块著名的石碑,一个序,序是唐太宗写的,记是唐玄宗写的,字是褚遂良写的。褚是唐代第二任的书学博士,刻工是历史上非常著名的万文绍。维微一站到碑前,就兴奋得不能自已,看过一天后,不尽兴,第二天又看了大半天才罢休。与真迹近距离面对,感受到气息,非常重要。”

  2013年,维微专程去美国看大都会博物馆,但因旅行团只在大都会博物馆安排了40分钟,维微觉得不过瘾,决定脱团,“我在博物馆的旁边找了一家酒店,一早就起床赶到博物馆,直到闭馆才走。看了整整两天,真过瘾!”

  维微不光多看,还善于思考。据其好友冯至诚撰文回忆,他曾与维微同游五凤溪一古寺,“敞殿前书有几幅劝善文之类,字体歪斜,状若蝌蚪。同游者皆不以为意,而维微却驻脚良久,揣摩字与书写者之关系。且由书及人,由人及书,娓娓道来,以此佑证书法与人,即字如其人道理之由来,由此得出观字追人,习书者成败全在其心源高下之论。闻其人之高论,复寻访书主闲聊证之,再观其字,遂感此字不复前字,所悟之处遂深一层。闻者想及维微处处留心颖悟之事,不禁暗为叹服。”

  采访当日,维微还在七丈山房里现场写起书法,书体是他最喜爱也最擅长的篆书,“玉壶买春,赏雨茅屋;坐中佳士,左右修竹;白云初晴,幽鸟相逐;眠琴绿荫,上有飞瀑;落花无言,人淡如菊;书之岁华,其曰可读。”(词句来自唐代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走笔行云流水,一气呵成,每一笔的不经意间都处处体现作者的用心,“不仅要考虑用笔的力度,吃纸的深浅,还要考虑到纸性、笔性、墨性;节奏、韵律、分寸必须讲就,深不至于太死,浅不至于太飘。”维微说,自己喜欢篆书的古意,同时又有自由发挥的空间。“书法必须有古意,还得有新意。没有古意就没有根,而没有新意就很难与现代人交流,借用《文心雕龙》话就是“气往轹古,辞来切今”。对这两者之间平衡的把握,需要习书者追着不放,时时刻刻。”

【中国国画院官方网站】

北京中国国画院欢迎各界人士!     宗旨:诚信为本、以文会友,精诚合作、共享繁荣。 电话:01080502339    E_mail:whjarts@163.com   中国国画院院版权所有  Copyright© 1985-2080

中国画院院首页 | 留言建议 | 免责声明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E_mail:whjarts@163.com     网站联系: QQ 116634223
中国国画院院版权所有  Copyright© 1985-2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