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page

 
    中国国画院,是以书画艺术创作与学术研究为主体的国家级艺术创作与学术研究机构。 在国家文化部的正确领导下, 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
                        <查看全文>

 

————————————————

    王宏江,笔名王江,字杰玉,斋号春水斋,现任中国国画院院长、中国艺术家协会主席,中国书协会员、中国美协会员、教授、国家一级美术师、新加坡艺术院顾问、香港中华民族友好协会书画艺术委员会终身顾问、中国名人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国长城魂当代诗书画协会高级顾问,曾担任大型国礼文献《永载中华—中华杰出文化艺术卷》编委会顾问、中国古文化艺术研究学会委员。<查看全文>
 
————————————————
    中国国画院京东展览馆位于北京东部,是一座集艺术展览、收藏、陈列、研究、交流、服务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展览馆。作为中国国画院的下设机构,展馆坚决执行院委会的各项决策,并不断为画院争创效益。其主要任务是策划、组织、承办各种形式的书画
    艺术展览、学术研讨及美术交流活动等工作,是画院对外展示的重要平台。
    展馆占地面积17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800多平方米。内部环境典雅,设施齐全,配备科学,为各种学术交流、展览等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有力的条件保障。
<查看全文>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站长

 
   
当前位置>中国国画院首页 Homepage>业界新闻
 
   

业内人士谈马年春拍:“天价拍品”或成历史

2014-03-17 09:00:15  来源:中国国家画院  中国国画院【WWW.HY1959.COM】

 


  日前,马年艺术品春拍在全球渐次展开,国内各大拍卖公司也为春拍紧锣密鼓地进行征集工作。经过2011年的大规模收缩、2012年的沉寂与2013年的重整,不少市场人士都将2014年视为艺术品拍卖市场新周期的起点。今年春拍对市场调整起到的风向标意义自不待言。然而,由于高端拍品资源短缺情况日益严重,“天价拍品”能否重出江湖尚是未知之数,竞争激烈的拍卖行业纷纷打起了“专场牌”,去年登陆的海外拍卖巨头也将为调整中的市场带来新变局。为此,笔者访问多位业内人士,深入分析目前艺术品市场形势,并对2014年春拍作出前瞻。

  “天价拍品”将成为历史?

  在过去几年,“天价”几乎成了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的“代名词”,也被行内人士视为市场回暖与否的“信号灯”。然而,经过近两年市场的大规模调整后,去年“天价”拍品的身影似乎悄然淡出市场。

  中拍协的蓝皮书显示,去年市场对高价拍品的关注度尚无回暖趋势。与前年相比,去年上千万元的拍品成交数量与成交额均有所下降,成交额的降幅达到4亿余元,国内亿元成交的拍品甚至才只有1件。中拍协专家预期,今年春拍的亿元拍品数量还将“进一步减少”。与“天价”相比,另一种市场现象更引人关注。据蓝皮书调查反映,去年中端拍品的成交额较前年有较大增幅。其中,成交额在100万元至1000万元之间的拍品数量,比去年增长了19.86%。中拍协专家表示,中端拍品正在成为维持市场信心的重要因素。

  对于中端拍品增长带来的信号,行内人士持有不同看法。不少人认为,中端拍品符合国民消费能力,是艺术品市场走向成熟和健康的表现。华艺国际拍卖公司董事、副总裁王野夫表示,越来越多的买家将从过去单纯对价位的追逐,转向对个人审美的关注。经验较浅的新买家,也会以中端拍品作为起点。

  但在雅昌艺术网广州分公司负责人向仕杰看来,拍品在中端价位徘徊,更多说明目前高端拍品的征集出了问题:“对于拍卖行来说,市场真正回暖的信号不在乎拍得多,10件中价位拍品还不如成交1件高价位拍品。”而广东崇正拍卖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何向民认为,高端拍品稀缺属回归理性的正常现象,市场需要习惯这种形势。

  向仕杰也留意到今年春拍在市场之外的新变化。“今年最大的变化是送礼之风刹住了。”他表示,送礼消费在艺术品市场占有相当大的部分。随着中央厉行节约和反腐政策的出台,这部分市场将会出现深度调整,原来投资比重较大的书画板块也可能往实用品转移。

  当代水墨或成春拍新增长点

  高端精品的资源短缺,是目前艺术品市场不争的事实,市场也一直在探寻新的增长点。有人根据去年的“曾梵志现象”推断,在古代和近现代艺术资源有限的情况下,艺术品市场可能重新掀起当代艺术的发掘潮。

  然而,多数受访专家认为,这种预期对国内的当代艺术来说,显然是过于乐观。他们表示,所谓“曾梵志现象”与中国市场并无多大关系,当代艺术市场在国内尚处起步阶段。

  现在在国内拍卖当代艺术,正如10年前从事红酒拍卖一样,是没有市场的。目前当代艺术作品的购买者主要集中在画廊里面,或者买家直接向艺术家购买。这一消费群体还没有形成足够的规模,能够反映在拍卖市场上,这说明这一板块的积累还不够。

  与之相比,作为艺术品拍卖中坚力量的近现代书画,在众多板块内仍然势头强劲。黄胄的《欢腾的草原》以1.288亿元“天价”成为去年秋拍唯一的破亿拍品。“在拍卖行业看来,这些作品所处的年代是最适宜拍卖的,它的历史决定了它的价值。”王野夫预期,近现代书画在未来几年仍将保持主力地位。

  今年春拍的“新水墨”专场也为业界看好。当代水墨沉寂多年,去年却掀起一道小高潮。其精品力作在秋拍都有不俗表现,如吴冠中的《松魂》 以3392.5万元高价成交。整个当代水墨板块为北京保利秋拍创下了4.1亿元总成交额的佳绩,俨然成为书画市场中的一支有生力量。

  有评论分析,当代水墨的学术梳理与作品积累已经达到成熟水平:这些作品既有传统的民族文化特色,也有一定时尚气息,它们的作者大部分与新兴藏家处于同一年龄段,较易为市场所接受,因而受到各大拍卖行和画廊的持续追捧。业内人士预计,当代水墨板块年内还将有小幅攀升。

  拍卖行业持续“深耕”专场

  地方流派和本地画家的拍品走俏,说明拍卖行业内部也在加紧战略调整。由于市场资源有限,市场气氛不温不火,如何找到适合自身条件的领域“深耕”,树立特色品牌,是目前行内人士思考的首要问题。各大拍卖公司纷纷推出各具特色的精品专场,以迎合日益刁钻的买家口味。

  将于3月20日举槌的北京匡时春拍,就以扇面题材的“扇画小品”专场作为主打。传统的中国书画专场则推出了十余个“同一上款”、“同一藏家”专题,方便买家梳理藏家与画家之间的联系。为兼顾不同收藏喜好,海上画派、岭南画派、长安画派等画派也将在拍场成系列推出。

  受访专家一致认为,拍卖行的“专业化”是一种可喜的趋势,表明行业发展正趋于成熟。向仕杰指出,拍卖行本身并不完全是一个商业机构,更应承担文化传播职能:“而且,能够开设专场的拍卖行也须具备一定实力。缺乏学术水平的拍卖行将有可能被边缘化。”“设置专场能够更直观地判断画家个人或流派的整体价值,也便于对买家的收藏习惯进行区分。”王野夫也认同这一论点。为了在“高手林立”的行业竞争中立足,华艺国际拍卖公司还专门组建了学术部,通过图录和预展增进拍品背后的学术含量,帮助买家更快熟悉市场。

  何向民则认为,拍卖行在专业领域“深耕”,也有助于发掘本土买家的消费潜能:“拍卖行也需要引导客户做一名‘合格的买家’,让他们更重视拍品的文化价值,而不是将眼光放在拍品可升值的部分。”他表示,在广东这样的发达地区,尤其需要通过拍卖行的梳理,将买家的收藏意欲释放出来。杨逸

  如何看待书画作品的专家鉴定?

  近些年,由于市场火爆而专业鉴定人士的匮乏,艺术品界的专家成了众人追捧的对像,专家走穴上电视做秀现象十分普遍,有偿鉴定成了专家敛财的手段,“鉴定专业户”应运而生。现在请专家鉴定有个有趣的怪现像:尺度严、把关紧的专家,请他的人少;而给钱就胡乱开证书的专家反而找他的人多。这说明,许多人明明知道自己的东西是假的,找专家的目的也不是为把东西弄明白,而只是想借专家的名头把东西给“忽悠”出去。严谨的专家没饭吃,胡说的专家有钱赚,久而久之有些专家不得不随波逐流向市场低头了。只要给钱就说对,明知不行也说好,证书、题跋满天飞,市场越来越乱。为了利益,专家故意误断,害人不浅。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专家真的把东西看错了。因为每个鉴定家都有自己的研究范围,不可能是一个全能的鉴定家,有的时候当他面对的作品超出了自己的研究领域,出错误的可能性就很大。你比如说让故宫研究古书画的专家去看吴冠中的作品,他就可能会很茫然。中国美术年代久远,流派众多,而每个艺术家个体也都非常复杂,即便本领再大的鉴定家也不可能了解全部,这也正是书画鉴定的难度所在。

  不仅书画鉴定如此,艺术品其他门类的鉴定也同样讲究专业性。曾经发生过这样一件事:在电视鉴宝节目中,一位杂项专家把嘉宾的一块田黄石鉴定成了普通的寿山石,并在电视上说这块石头没什么价值。嘉宾本想借电视节目炫耀自己刚买的这块田黄石,没想到却是这样的结果,当场就坐不住了。下了节目,他就直奔上拍这块田黄的拍卖公司,要求退还买田黄的260万货款。拍卖公司赶紧找了几位精通田黄的专家出面,才平息了纠纷。后来,拍卖公司将这位鉴宝专家投诉到了相关的管理部门,要求其赔礼道歉,挽回影响。鉴宝专家为什么会出错呢?原因就在于他对一般杂项可能很了解,但对田黄却是一知半解。艺术品行业是专业性极强的一个领域,如果自己业务不精深就千万不要开口发言。专家在自己研究的领域内是专家,超出了这个领域就不是专家了。这位鉴宝专家不仅超出了自己的研究范围给别人看东西,而且还要到电视上去讲,给自己招来麻烦是迟早的事。“术业有专攻”,专家要珍惜自己的名誉,知道自己的能力有多大,要在自己的专业范围内授业解惑指点别人,而不能凭着胆大,不负责任,使自己变成一个“伪专家”,误人子弟。

  对于我们搞收藏投资的人来说则更应该有个清醒的头脑,不能只看专家的名头大小,还要了解专家的业务特长所在,要懂得“专家鉴定”的奥妙。

  什么样的专家鉴定最有价值呢?在书画鉴定上,我总结三条供大家参考。

  精英共识

  在鉴定上我们要尊重那些大专家的意见,尊重精英共识。所谓大专家就是比小专家出错少的那些人,就是实践证明是这一代人中眼力最好的那些人。精英共识就是这些大专家们对某件作品一致的看法。比如看古代书画,大家都知道国家曾组织过一个“中国古代书画鉴定小组”,由谢稚柳、启功、徐邦达、杨仁恺、刘九庵、傅熹年、谢辰生七位老先生组成,他们这些人的意见就比现在专家的意见要更加可靠,只要是“七老”说对的东西,大家就会信服,这就是精英共识。我们在投资收藏过程中如果遇到被几位著名鉴定家一致认可的作品,那就可以放心大胆地收藏,因为他们集体看错的可能性非常小。第一鉴定人的意见“第一鉴定人”是我给这类鉴定家们取的称谓,意思是说这个人的意见应该排在第一位,这是为了说明他在鉴定中所起的作用的重要。许多第一鉴定人是艺术家的亲属、学生或是身边的工作人员,总之他们是最了解艺术家的创作习惯,最熟悉艺术家的作品,同时也是对艺术家研究最精深的人。第一鉴定人对艺术家的作品最具有话语权,他的意见最有权威性。比如,现在大家买李可染先生的作品,他的小儿子李小可老师出具的证书就成了关键,经李小可认可的作品大家就敢掏钱,反之,大家就会犹豫。同样,买李苦禅先生的作品,大家也会首先参考李苦禅先生的公子李燕老师的意见。在这里还要提醒大家一句,并不是所有艺术家的家属、学生都能称得上是“第一鉴定人”,艺术家的亲属鉴定不了自己亲人的作品这也是常事。记住我说的——最熟悉、最了解、研究最精深。

  画家本人

  看当代画家的作品,画家本人的意见最重要。这一点我觉得无需更多说明,因为没有人比他本人更了解自己的作品了。当代中国画的假画比例比古代书画、近现代书画丝毫不少,并且造假水平很高,有时还真是很难分辨。现在有些拍卖公司在当代画家作品下面都标注上:“此作经画家本人鉴定为真迹”,以证明作品的可靠,这点很有效,如果你想买当代书画家的作品,我建议就选这类经过画家自己认可的作品吧。画家看自己的作品会出错吗?有时也会出错,但一般情况是画家故意看错的。看错的通常规律是:出于某种原因,他会把自己的真画说成是假的,但绝少会把假画说成是自己的真画。所以,只要画家自己认可的作品,真伪应该没问题。







 

【中国国画院官方网站】

北京中国国画院欢迎各界人士!     宗旨:诚信为本、以文会友,精诚合作、共享繁荣。 电话:01080502339    E_mail:whjarts@163.com   中国国画院院版权所有  Copyright© 1985-2080

中国画院院首页 | 留言建议 | 免责声明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E_mail:whjarts@163.com     网站联系: QQ 116634223
中国国画院院版权所有  Copyright© 1985-2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