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page

 
    中国国画院,是以书画艺术创作与学术研究为主体的国家级艺术创作与学术研究机构。 在国家文化部的正确领导下, 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
                        <查看全文>

 

————————————————

    王宏江,笔名王江,字杰玉,斋号春水斋,现任中国国画院院长、中国艺术家协会主席,中国书协会员、中国美协会员、教授、国家一级美术师、新加坡艺术院顾问、香港中华民族友好协会书画艺术委员会终身顾问、中国名人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国长城魂当代诗书画协会高级顾问,曾担任大型国礼文献《永载中华—中华杰出文化艺术卷》编委会顾问、中国古文化艺术研究学会委员。<查看全文>
 
————————————————
    中国国画院京东展览馆位于北京东部,是一座集艺术展览、收藏、陈列、研究、交流、服务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展览馆。作为中国国画院的下设机构,展馆坚决执行院委会的各项决策,并不断为画院争创效益。其主要任务是策划、组织、承办各种形式的书画
    艺术展览、学术研讨及美术交流活动等工作,是画院对外展示的重要平台。
    展馆占地面积17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800多平方米。内部环境典雅,设施齐全,配备科学,为各种学术交流、展览等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有力的条件保障。
<查看全文>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站长

 
   
当前位置>中国国画院首页 Homepage>业界新闻
 
   

邵建武:文物与艺术品市场五缺一

2014-01-15 09:00:15  来源:中国国家画院  中国国画院【WWW.HY1959.COM】

 


  原来,北京冬天最可怕的是强冷空气西来南下;现在,因为雾霾天气越来越多,人们一改往昔心境,时不时地盼望着强冷空气呼啸而来,然后是晴空万里,空气清新……这是2013年冬天中国气象的一个写照,也是2013年中国文物与艺术品市场的一个写照。

  目前回旋于文物与艺术品市场中的强冷空气,似乎是起于2012年,其实由来已久;似乎是因为中国经济的整体调整,其实主要源于内部。“回暖”是2013年中国文物与艺术品市场的年度关键词,但是,2012年的那股寒潮依然让人警觉,依然需要讨论。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中国文物与艺术品市场自1992年步入复兴期以来,只有短短20余年,但也完整地经历了几个阶段。

  1992—1995年是复制期:毫无经验的中国文物与艺术品拍卖市场,翻译沿用了国际上大拍卖行的拍卖规则,借用照搬了他们的展示经验与拍卖流程。开始时,甚至从海外请来拍卖师主棰。1996—2002年是成熟期:这期间,《中华人民共和国拍卖法》颁布,对境内文物与艺术品拍卖起到了规范与保护作用。拍卖市场中,开始有单件拍品超过千万元人民币成交,季交易额突破10亿元人民币。2003—2011年是起飞期:这期间,中国文物与艺术品市场最高年交易额接近千亿元人民币,单件拍品成交额超过亿元人民币,亿元俱乐部由此形成且不时壮大;北京、上海、杭州等地举行的拍卖会上时不时人满为患,中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文物与艺术品交易市场;海外中国文物大量回流,在纽约、伦敦、巴黎举行的拍卖会上中国客户身影跃动,引人注目。

  其实,在那些棰声大作、纪录频破的时刻,一些人士不时地泼着凉水,提醒市场中踌躇满志的人们,要冷静下来。市场本身也通过多次强势调整来提出警示——2005年中国文物与艺术品秋季拍卖出现了第一次跨越,成交额首次超过百亿,2006年春拍环比下降便接近1/3,但这年秋拍明显反弹。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发生,中国文物与艺术品市场依旧一路高歌,不仅全年同比均有上涨,秋拍更是同比、环比均增长了四成多。2008年秋拍与2009年春拍下降近一半,成交额回落到了70亿左右。但是,每次调整之后,反弹立即产生,市场依旧裹风挟雨地呼啸向前,从2009年开始,更是连续三年冲高不下,于2011年达到历史性的年成交额900多亿。

  扛过了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扛过了2002—2003年冬春之交的非典时期,扛过了2007年的美国次贷危机,扛过了2009年的欧洲债务危机,中国文物与艺术品市场的汞柱最终因为中国经济本身的调整需要应声而降,2012年成交额仅是2011年的一半许。

  由此我们不难看出,影响中国文物与艺术品市场势头的因素很多,但决定其起伏的还是中国经济的总体格局与基本趋势。


  中国经济大局是怎样影响这区区数百亿的中国文物与艺术品市场的呢?

  缺钱吗?不缺!虽然巨大的居民个人储蓄额还较多地为存款取息,因为股市不兴、楼市调控而导致的投资、投机资金却有不少在中国文物与艺术品市场四周,实实在在,虎视眈眈。2013年,因为北京等地的拍卖公司几无推出重器,一些机构与收藏家便外向而行,上海的刘益谦在纽约苏富比用822.9万美元买了苏轼的手札《功甫帖》,广东中山的郑华星在香港苏富比以2.3644亿港元请了《明永乐鎏金铜释迦牟尼佛坐像》,大连的万达集团在纽约佳士得以2816.5万美元买了毕加索的油画《两个小孩》。

  缺人吗?不缺!虽然这两年市场不甚景气,但无论你在北京、上海,还是在香港、纽约、伦敦,无论你是参加春秋两季大拍,还是一月一次甚至一周一次的小拍,还是全球任何一个古玩市场,甚至跳蚤市场,只要其中可能有中国文物与艺术品,你都能在现场听到有人讲中文,都能见到陌生的中国人。以海外拍卖行高管的话来说,“总有新的客户加入,而这些新客户大多来自中国内地”。在每一次的市场调整期,大多是由新人进入掀起新一轮涨潮的,此所谓逢低入市。

  缺物吗?不缺!所以如此,就在于中华民族有着不曾中断的悠久历史,就在于中华民族有着不曾下降的创造能力,就在于中华民族有着不曾衰减的审美欲望,就在于中华民族有着不曾放弃的好奇心、包容性与借鉴力,中华古物博大精深,浩瀚无比。同时,中华民族也代有不肖子孙,在正人君子承续光大传统的时候,他们却为了一己之利而仿制着、伪造着,自遥远的汉代以至如今,赝品不乏。这些年,随着中国人收藏热情的不断澎湃,因为各种原因离境的中国文物与艺术品已经踏上了回乡之路,开始自然是赝品与低品质的居多,但是,只要你不被这滩边的浊水淹没或呛着,你就可能在未来击水中流,在碧水蓝天间扬帆。

  缺需求吗?不缺!中国曾经百余年由内外原因导致战乱与动乱,新中国的成立,给了人们安全感;改革开放30余年,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有了明显改善。中华民族又一次意气风发,有了重振文脉的需求与能力,中国文物与艺术品市场从而有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缺信心吗?真缺!中国文物与艺术品市场在2012年大幅下滑,大体可以归因于中国经济整体调整的需求,或者说,上述几个方面的“不缺”在信心缺乏的情况下,如同一个人缺了点精气神,一下子变得有些无精打采。

  人们常说,中国文物与艺术品市场年成交额最高也只有区区900多亿,而中国的股市一天的成交额是数以千亿,但是,人们不知道的是,进入中国文物与艺术品市场的资金变现能力远不及股市资金,更何况,文物与艺术品有着无尽的魅力,一旦得手,便难舍难分,而股票只是一个在电脑上跳来跳去的数字。所以,此钱非彼钱。

  行情好孬不管,目前的中国文物与艺术品拍卖市场还总是人头攒动,但是,是参与的人多,还是看热闹的人多,情形便有天壤之别。即便是那些天价成交的物件,也只是少数几家喜欢、参与竞投,这三两家来否、举牌否,对于成交价的高低是有决定作用的。所以,此人非彼人。

  真正明显的,是拍品难求,这在2013年中国文物与艺术品市场上体现得很充分,仅以亿元纪录为例,在内地拍卖市场,2013年只有1件拍品过亿,2012年有5件,2011年有26件,2010年有20件。行情不好时,收藏者不愿提供好东西,大的拍卖公司也不会积极地征集重器,免得声誉与效益同时受影响。没有好行情,就不会有多少好东西,此物非彼物。

  这么些年来,中国文物与艺术品市场依托中国经济的腾飞而腾飞,也会随着调整而调整,却难以在短时间内昂扬,曾经被信心满满掩盖的那些问题,曾经被喜悦阵阵冲淡了的那些问题,曾经因为泡沫膨胀而被忽略的那些问题,也包括那些不是问题的问题便一股脑儿地浮出来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业界人士理应有清醒的认识,有从头再来的决心与努力。
积重之返首当夯实基础

  进入2013年,中国文物与艺术品市场似乎有了些起色,北京保利2013年成交额78.8亿元,较之前年的60.8亿元,增长了29.6%;中国嘉德2013年成交额65.46亿元,较之前年的51.62亿元,增长了26.8%;其他拍卖公司亦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回暖”之说似乎成立。但是,据全国拍卖行业管理信息系统显示,2013年1月至11月全国拍卖行业累计实现拍卖成交额5620.5亿元,同比增长29.6%,其中文物艺术品拍卖成交225.6亿元,同比增长只有6%。

  由此,我们心生疑窦,2013年回来的些许暖意是来自于痛定思痛的反省、反省后的沉淀、沉淀后的涌动,还是从业机构与人员的求生欲望所为,抑或文物与艺术品市场本身的规律使然?

  亿元拍品难得一见了,但是人们不时耳闻:“好东西卖了好价钱。”除了海外,2013年中国文物与艺术品市场中,与前几年个人作品与行业成交纪录频频告破的局面相比,2013年各大拍卖公司的现场确实冷清了不少,津津乐道的话题确实没有几个,但是,有些作品的表现却是让人刮目相看:一些一线艺术家如徐悲鸿、傅抱石等人的小品,估价不高,竞投很活跃,最终的成交价也不低;一些二线艺术家如关良、黄君璧、刘旦宅等人的作品,因为精到而获得追捧;华裔画家赵无极的作品价格去年获得了整体的攀升,成为最耀眼的明星。所以如此,有几个主要原因,一是大家的审美追求开始多元化了,古典风格、写实画派不再因为“看得懂”而独占鳌头;二是海外画廊多年为此进行的学术与市场策动得到了认可,大家开始借鉴美术史的评判来确定自己的投资与收藏方向,人云亦云、莽撞行事的现象少了些;三是新进场力量使然,每当市场大幅回落,总有一批新人在低端价位方面开始起步,这在中国文物与艺术品市场上已经是屡见不鲜了。更为可喜的是,中国古代书画板块似乎有了明显的起动,这说明中国美术史家的努力得以体现,或者说收藏者对于历史的学习与研究跨上了台阶,因为,中国古代书画是一个起点高、难度大、要求多的领域。它的起动说明中国文物与艺术品市场中学术的力量得以加强,市场分工的细化正是学术研究深入的体现。当然,市场之学术研究还是远远不够的,这主要表现在评定标准的世俗倾向依然故我。

  专场拍卖增加,似乎是各个拍卖公司不约而同的努力,这其中有重量级专场、收藏家专场、主题性专场三大类。重量级专场也就是几家大拍卖公司的夜场,一些重量级拍品集中在头两天的晚上进行,成交量与新闻性主要在其中产生,总的效果是不错的,但是有的拍卖公司天天有夜场,不仅让人疲于奔命,而且也难以做到名符其实。夜场的水平明显下滑也是市场下滑的标志之一。去年的收藏家专题中有中国嘉德的王世襄收藏专场、北京华辰的陈之佛收藏专场等,因为老一辈收藏家的学养与人品具有号召力,市场的反响自然持续而又强烈。由此,我们可以体会到关于收藏的历史信息——品位也是生产力。去年的主题性专场中有北京保利的“天马无疆——悲鸿神骏专场”、文津阁拍卖公司的“宣和鉴目 笔底龙蛇——中国古代书画鉴定组五老作品”等,前者应对了今年农历马年,后者则集中了几位广有人脉的老一辈鉴定家的墨迹,从而效果很好。但是,在那些林林总总的专场中,人们也感觉到了力不从心,一些收藏家专场差强人意,有的是这些年活跃的某些行家的物品,良莠不齐,根本未及收藏家高度;有的是几个人物的作品拼凑成一个专场,煞有介事地取了个文雅的堂号。这种纯粹的市场行为、并不高超的小伎俩,寄寓在一个高雅的名分下,以利推销,短时间内可能奏效,几次下来便被人识破而恕难从命了。



  一般而言,文物与艺术品拍卖市场有一个规律,即3至5年一波小行情,5至8年一波大行情,但是,行情如何来临?行情重点何在?行情走势怎样?却是难以把握的,也不会是春光般人人有份,所以,从业者应当进一步练内功、找差距、想办法,特别要在人员素质与企业文化上下力气。其重心当是德性。

  虽然好者甚夥,但收藏到底也只是小众的事业,历朝历代真正称得上是收藏家的,是极少数人,所以,在人来人往的拍卖会上,大家大多是过客,留下来的是文物与艺术品、是沉静的心灵与清朗的文脉,不顾一切地逐利而为,难免浮躁,浮躁如浮云,过眼即去。在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面前,虚怀若谷才能如沐春风。

  虽然买卖的是文物与艺术品,大家干的是同一件事情,但是,从业者的才华高低往往决定着事情的成败与格局的大小。红尘滚滚多为利来,无可厚非,但是,能不能在逐利的时候更高明些,多一点文化的追求?岁月匆匆多为事往,难以自持,但是,能不能在忙乱之余抽身自省,让个性鲜明些?鲜明的个性往往意味着专业更深入,中国拍卖界要力戒平庸。

  如何在拍品的征集中,有犀利的眼光?如何在拍品的介绍中,有独特的角度?除了学养,还是学养。中国文物与艺术品市场的从业者、参与者,也包括现在的旁观者,都面临一个读史补课的要求。这些年来,中国文物与艺术品市场中出现的所有笑话、所有的偏差与缺憾,都可以追索到大家的知史不足。知史不足,便有了随波逐流,便有了自以为是,便有了夸夸其谈,便有了吃亏上当血本无归的结局,便有了遗笑大方而不自知。中国文物与艺术品市场有买卖不完的东西,更有读不完的书,想不完的事。

  缠绕中国文物与艺术品市场的德性问题主要是三个,一是赝品丛生问题(卖家),一是拖延付款问题(买家),一是中介做局问题(拍卖公司)。过去一年,在许多拍卖现场,总能若隐若现地看到拍卖公司与卖家联手做局,最少是听任卖家在现场多手哄抬物价。这一方面是因为市道不好好货难找所致,另一方面也是拍卖公司没有原则所为。在中国文物与艺术品市场,企业的德性远比个人的德性更为人们怀疑,也更需要大家重视。中介机构德性的提高,既需要机构本身由内向外的修养,也需要社会由外向内的监督。积重之返,要靠大家进一步夯实基础,这需要个人、企业与社会监管形成合力,否则,中国文物与艺术品市场还会付出高昂的代价。

  2013年的中国文物与艺术品市场上有轻弱的阳光飘洒着,有几丝暖意飘荡着,有几株寒梅开放着,给人些许慰藉、些许希望。然而,从长治久安计,从业者还是要努力耕耘,否则,冬咋去、春咋回呢?











 

【中国国画院官方网站】

北京中国国画院欢迎各界人士!     宗旨:诚信为本、以文会友,精诚合作、共享繁荣。 电话:01080502339    E_mail:whjarts@163.com   中国国画院院版权所有  Copyright© 1985-2080

中国画院院首页 | 留言建议 | 免责声明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E_mail:whjarts@163.com     网站联系: QQ 116634223
中国国画院院版权所有  Copyright© 1985-2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