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品拍卖还看今朝




正当有关人士在猜测美国次贷危机对于全球艺术品市场“重创”有多深、高处不胜寒的中国当代艺术的“拐点”是否会来临等一系列问题的时候,刚刚于 4月11日落幕的素有艺术品拍卖风向标之称的香港苏富比春拍会,似乎交出了满意的答卷。

香港苏富比拔头筹
  
此次香港苏富比春拍会共成交17.7亿港元,刷新了香港苏富比以往拍卖会的成交纪录,并产生了多项中国艺术品拍卖世界纪录
  
一件明宣德金胎錾“赶珠云龙”纹嵌宝石三足盖炉以1.16亿港元成交,创造了中国金银器世界拍卖纪录;一件南宋官窑粉青釉纸搥瓶(“玉津园”款)以6752.75万港元成交,刷新了宋朝瓷器世界拍卖纪录……备受关注的中国当代艺术3个专场中,总成交额达到了4.03多亿港元,创下了苏富比历年来中国当代艺术拍卖最高成交纪录。其中刘小东的大型油画作品《战地写生:新十八罗汉像》成交价6192.75万港元,张晓刚的油画《血缘:大家庭三号》成交价4736.45万港元,分别刷新了画家个人世界拍卖纪录。
  香港苏富比当代中国艺术部主管林家如表示:“我们十分欣喜地见证此次拍卖成交率高达90%,展现了中国当代艺术市场的持续强势。”苏富比亚洲区行政总裁程寿康则说:“我们此次有超过四分之一的买家都是新客户。”这些新买家中,还包括2007年6月在国内率先推出首只艺术品理财产品“艺术品投资计划”1号的中国民生银行。
  而即将于5月24-29日于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行大型春季拍卖会的香港佳士得(部分拍品将于4月27-28日于上海外滩茂悦大酒店预展),更是高调宣布将在香港举行其全球首场“亚洲当代艺术”及“中国二十世纪艺术”晚间拍卖,极其看好今年当代艺术行情。
  此外,4月20日在香港举行的艺流国际拍卖公司春季拍卖会上,流落台湾民间的宋徽宗草书手卷《临唐怀素圣母帖》,以1.28亿港元的价格成交,创下中国书画作品世界拍卖的最高成交纪录。
  
内地市场行情“看平”
  
今年以来由于宏观经济面临调控、股市遭遇大幅调整等不利因素,对于艺术品市场肯定会有影响
  
尽管香港苏富比春拍开了一个好头,但香港市场与内地市场毕竟不可同日而语。大部分人认为今年整个艺术品市场行情看平,但“马太效应”会更加明显,机会也很多。
  很多艺术品市场人士都向记者表示,今年以来由于宏观经济面临调控、股市遭遇大幅调整等不利因素,对于艺术品市场肯定会有影响。中国社科院近期发表的《2008年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也认为宏观经济环境趋紧会对文化产业发展有较大影响,当人们的消费受到收入落差抑制的时候,最先从账单上消失的往往是文化消费。该报告同时预计国内居民2007年文化消费需求总量将达到6300-6600亿元的水平,2008年将突破7000亿元。
  据雅昌艺术网《2007年度拍卖市场调查报告》显示,2007年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成交总额为236.9亿元,比2006年增长41%,已经超过法国成为世界第三大艺术品市场。如果按此推算,目前艺术品拍卖市场仅占文化消费市场份额的3%-4%,说明消费(投资)艺术品(特别是高端艺术品)目前毕竟还只是“小众”的游戏,或者说受到市场外围气候影响有限。
  对此,上海中天拍卖公司董事长宣家鑫向记者表示,艺术品市场和股市并不存在不少人所认为的“跷跷板”现象,股市的财富效应虽然会对资金流入艺术品市场有刺激作用,但更多还是心理层面作用,更不能想当然认为股市不好了,资金就会流到艺术品市场。最主要的原因在于,投资艺术品是有“门槛”的,它的“门槛”要比楼市、股市高得多,包括辨伪难、变现难等,都制约了大量资金的流入。
  前不久,内地艺术品拍卖占有市场份额最大的“大腕”,北京的中国嘉德拍卖公司在上海浦东金茂君悦大酒店高调举行春拍会预展,将于4月27-29日在北京拍卖。这也意味着2008年度内地艺术品春季拍卖烽火燃起。有意思的是,此次中国嘉德春拍会首次取消了“中国当代艺术”专场,这与香港市场的炙手可热大异其趣。
  
京强沪弱差距拉大
  
因为高端拍品征集困难,近年来沪上有很多拍卖公司在收缩战线,或者减少大拍数量,或者增加小拍次数
  
一家沪上知名的艺术品拍卖公司老总向记者表示,今年春拍不准备搞了,主要原因是好东西越来越少,而加入“争食”的拍卖行却越来越多,所以征集拍品越来越困难。记者也注意到,正是因为高端拍品征集困难,近年来沪上有很多拍卖公司在收缩战线,或者减少大拍数量,或者增加小拍次数,有的拍卖公司索性大拍搞联合拍卖,美其名曰强强联手,实际上也是事出无奈。
  据记者初步了解,今年上海举行春拍的拍卖公司还不到10家,这和五、六十家拍卖公司的规模来比,实在是微不足道。纵观沪上每年两季的大拍,真正让人眼睛一亮的拍品确实乏善可陈,许多卖家早已将精品送往北京,或是香港的知名拍卖公司,本地拍卖公司的拍品资源越发稀缺,拍卖人才流动也越发频繁。原来一家声誉甚佳、在上海艺术品拍卖市场占有份额居前三位的拍卖公司,前些年因为改制后人才流失,现在已经沦为末流。
  根据雅昌拍卖信息网的统计,2007年国内艺术品拍卖公司总成交额排名前十位中,北京有6家,却没有一家上海的拍卖公司;2007年度中国艺术品拍卖成交价格排名前100位的拍品中,上海仅有两件拍品厕身其中,这两件其实还是一件,即“明洪武缠枝牡丹纹釉里红玉壶春瓶”,成交价1853.5万元,排名仅第84、85位,因为是在上海崇源和上海工美两家拍卖公司举办的春季艺术品联合拍卖会上成交的,所以被一分为二。而北京有近40件。这两项指标上海均远远落后于北京。
  今年适逢改革开放30周年,而内地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兴起正好是15年。回顾15年前,当内地艺术品拍卖市场初兴之时,北京和上海两地几乎是联袂领跑的;而今,上海和北京的差距却越拉越大,甚至有被边缘化之虞。这是很可惜的。上海素有民间收藏半壁江山之誉,为何拍卖市场却越发不景气?一位拍卖公司老总向记者坦言,目前上海艺术品拍卖的市场份额可能还不到北京的三分之一,前景堪忧。这和上海市民的性格禀赋有关,比如上海人太精明,会算计,不冒险,行情拎得准,价格咬得紧,缺乏大手笔,所以收不到好东西;反之,一些好东西也流失出去。拍卖毕竟是价高者得。作为拍卖公司,大多也是小富即安,做大意愿不强。
  
当代工艺品将成“黑马”
  
不久的将来,当代工艺(艺术)精品完全可能打破目前艺术品拍卖市场格局,成为一匹“黑马”
  
在艺术品投资普遍增值的背景下,高价作品数量也大增。比如据统计,2007年度艺术品单价超过1000万元以上的拍品有226件,比2006年多出近一倍,说明艺术品市场的追逐趋向高端。除了传统的中国书画、瓷器杂项、油画及当代艺术三大类之外,记者注意到当代工艺(艺术)品无疑正逐渐成为艺术品拍卖市场的新兴领域,事实上它在整个艺术品市场占有的份额非常之高,甚至不少古玩市场都是以当代工艺(艺术)品为主打,只是在拍卖市场还得不到充分的认可。
  北京翰海去年秋拍会首次推出的当代工艺品拍卖专场(包括“国之瑰宝———当代工艺品”和“日精月华———国石艺术”),便一炮打响。其中,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牛克思所制“昌化鸡血石雕楼阁山子”(长28.1cm)以1344万元的成交价,创造了中国当代工艺品竞买交易市场的最高纪录。据记者了解,去年中国艺术品拍卖成交价格排名前100位的拍品中,共有5件当代工艺(艺术)精品(分别是翡翠、和田白玉、田黄)跻身其中,成交价均超过了2000万元。今年中国嘉德春拍会也首辟“现当代陶瓷艺术”和“现当代雕刻艺术”两个专场,参拍作品均为兼具传统工艺特征和时代感的现当代艺术精品。记者预测,不久的将来,当代工艺(艺术)精品完全可能打破目前艺术品拍卖市场格局,成为一匹“黑马”。
  在当代工艺(艺术)品中,或以工艺的卓著取胜,或以材质的稀贵取胜,或者两者兼而有之。特别是很多人迷信材质远远高过工艺,造成许多优质资源(包括犀角、象牙、翡翠、白玉、水晶、印石和硬木等)面临“疯狂的石头”一般的毁灭性开发,并出现了“老工卖不过新工”、“面粉卖过面包价”的奇怪现象。
  据记者了解,一位浙江商人在前几年看准了市场机会,投资和田白玉和小叶紫檀,去年“清盘”全身而退,净赚了二、三千万元。近来听说他又将目标瞄准了昌化田黄印石,开始大手笔“建仓”。这种瞄准优质、名贵、稀缺原材料资源的眼光,已经被越来越多的投资者所效法,特别是一些新入市的不求甚解的投资者,对此趋之若鹜,造成优质资源掠夺式开发,价格疯涨。
  记者从沪上一家知名的红木家具厂了解到,虽然红木家具近年来涨幅惊人,但厂商每年的纯利润也不过20%多一点,远谈不上暴利,真正的赢家是那些囤积红木原料的炒家。比如,两年前大叶紫檀每吨不过5万多元,今年已经涨到了10万元。现在很多有商业灵敏嗅觉的人,都在寻找艺术品(原料)市场中的“潜力股”。
  对此,上海市收藏协会会长吴少华向记者表示,类似和田玉、小叶紫檀等名贵原料,虽然近年来涨幅惊人,但因其稀缺性价格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至少会在高位盘整,其中精品还有上涨空间。因为收藏群体早已不再是工薪族了,而是企业家群体。他们是不在乎价高价低的。记者也注意到,近十多年来随着艺术品市场价格的稳步(有的则是飞速)上扬,原来以工薪族为主体的收藏群体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取而代之的便是新暴富人群。他们虽然财力雄厚,但往往缺乏文化底蕴,不讲过程,不重研究,纯粹将收藏视作投资,所以免不了要多缴“学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