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引导下当代艺术独成体系

  作为构成当下艺术品市场最具活力和上升空间的中坚力量,中国当代艺术品在今秋的拍卖场上开始逐渐摆脱以往从属于“油画拍卖”的老二地位。中国内地最具影响力的拍行之一——中国嘉德将在11月秋拍中进行名为“中国当代艺术二十年”的专拍;而在已经结束的苏富比秋拍上,苏富比虽和以往一样,将常玉、朱德群等几代经典油画家和以张晓刚为代表的先锋艺术家作品都设在同一个专场里拍卖,同时冠名为“中国当代艺术”专场,但却分两本画册、两个部分,后者的成交额达到9309.514 万元,成交率88%;在9月29日举办的南京经典“大海航行:中国当代艺术秋季拍卖会”,成交额2464.904万元,成交率89%—以上的信息都传达出一个信号:中国当代艺术品已开始在拍卖场上独成体系,自立门户!当代艺术品市场的逐渐成熟使这些专场的设立成为可能。

  当代艺术品拍卖经历曲线回归 国际化市场为其显著特点

  整个中国当代艺术的历史并不长,从“八五新潮美术”开始,中国当代艺术经历了短短二十余年的发展历程,却拥有了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和知名度的艺术家,王广义、方力钧、张晓刚、岳敏君等在海外市场拥有强劲的号召力。在纽约的亚洲当代艺术专场拍卖中,中国当代艺术品最受欢迎,而买家中有52%来自美国,34%来自亚洲,中国当代艺术引发的国际性关注,令苏富比吃惊。在20多年的发展中,中国当代艺术产生了惊人的变化,中国艺术市场已不再是地区性的,而跃升为国际化市场。从苏富比2004年10月在香港开设第一场“中国当代艺术品”专拍,到2006年3月在纽约进行以中国当代艺术品为主的拍卖,到今年秋拍,中国嘉德进行“中国当代艺术二十年”专拍、内地拍行纷纷上拍当代艺术作品,当代艺术品的拍卖经历了一个曲线的回归,形成海外内地两大战场。

  从边缘小众到市场焦点仅历时两年

  2004年就有人预言“中国当代艺术作品将同样进入一个高价的时代”,但其兑现的速度之快让人瞠目结舌:仅仅两年,中国当代艺术作品已经完成蜕变,从边缘而小众的市场层面迅速提升为引人注目的市场焦点,不仅形成了规模化的市场,而且突破百万元人民币的价格线也已经成为现实。在2005年,香港苏富比春拍“中国当代艺术”专场中,王广义的《大批判·安迪沃霍》以108万元成交,香港佳士得春拍的岳敏君《太阳》以144万元成交。在秋拍中,香港苏富比的张晓刚《黄色婴儿系列》(1998年)的成交价为159万元,超过估价6倍;方力钧的《2003.4.23》(2003年)成交价也为153万元,超过估价3倍。年底张晓刚的《大家庭》在江苏嘉恒拍卖中更以226万元的价格成交。而曾梵志、杨少斌、刘野、尹朝阳等人的作品也有百万元左右的拍卖纪录诞生。

  2006年3月31日,纽约苏富比举行了首次亚洲当代艺术品拍卖,其中主要针对中国当代艺术品,总成交额达到了1323万美元。中国当代艺术品在这场亚洲当代艺术品的集中拍卖中独领风骚,包揽了成交价格前三位。其中张晓刚单幅油画作品的成交价甚至逼近百万美元的关口,最终以97.92万美元成交;王广义、方力钧、岳敏君、曾梵志、杨少斌等人的作品涨幅巨大。在全球艺术市场中心所获得的成功,迅即在亚洲区域市场中得到了更强的回应,一周之后的4月8日,香港苏富比拍卖公司推出了“中国当代艺术”拍卖专场,现场的热情几乎达到了“爆棚”的程度,为此拍卖公司创纪录地在现场增设了30多部电话,用作委托竞投。最终,刘野的大幅油画作品《烟》以320万港元落槌,方力钧的《2001.1.5》以200万港元落槌,周春芽的《太湖石系列》以170万港元落槌,曾梵志的《协和医院系列》以130万港元落槌……至于刘小东、李山、展望、季大纯等人的作品同样成交不俗。最终整个拍卖专场的总成交额达到了1.3亿港元,全场同类拍品只有2件流标。

  新兴市场竞争激烈 拍行预判作用举足轻重 艺术家早期作品受追捧

  当代艺术品作为新兴市场,面临海内外藏家不同标准的筛选,对于涉足此项的各拍行而言,拍前预判、拍品质量作用举足轻重,竞争无疑十分激烈。

  今年9月在纽约苏富比举行的亚洲当代艺术拍卖,成交率仅为65%。其中诸多中国当代艺术的领军人物的作品流拍,方力钧作品多件流拍,岳敏君的代表作估价为75万-85万美元的《飞翔》也流拍。其他如苏新平4张有3张流拍,刘小东4张有2张流拍,徐冰4张有2张流拍,马六明作品全部流拍,其他如季大纯、郭伟、毛旭辉、朱伟、申玲、邱志杰、毛焰、刘国松等均有作品流拍。不少业内人士表示,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在于,苏富比过于乐观地估计局势,许多价格底价过高。

  以目前市场的需求看,藏家追求的是艺术家早期、或有特点的作品,而不仅是看艺术家的名气。即便是对于张晓刚、方力均这些明星级的艺术家,也并不是每件作品都可以拍到高价。十月香港苏富比秋拍,拍前普遍看好的张晓刚《大家庭系列十五号》(1998年作)成交价并未像估价(880万~1200万元)那么高(最终成交价为874.4万元),但其早期作品《晚风》,作于1984年,估价20万~30万元,成交168万元,涨幅厉害。方力钧于1988年-1989年作的《清水河》,只有45×60cm大小,估价70万~90万元,最终以357万元成交,创艺术家小幅作品单价最高。而王光义的早期作品《大批判:罗丹娜》、《红色背景的VISA》(1995年作),周春芽的《石头系列》(1993)、《黑根系列》、《石头系列》(1995)也都以高于估价的价格成交。

  在9月29日由南京经典推出的“大海航行:中国当代艺术秋季拍卖会”中,132件拍品总成交2464.904万元,成交率89%,此场拍卖中,20世纪80年代的当代艺术作品全部高价成交。其中凌徽涛的作品《墙那边在讨论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和《理发已经一个小时了》分别以28.6万元和60.5万元成交;王广义的早期作品《凝固的北方极地系列》以91.3万元成交。此场前三名分别是:周春芽《桃花红人系列》(2005年作),估价85万~100万元,实际以187万元成交; 王广义《永放光芒一号》(2003年作)估价150万~250万元,最终以 165万元成交;曾梵志的《面具》(2000年)作估价28万~40万元,以105.6万元成交。此场拍品多为画家新作,其成交价基本与估价相当。

  苏富比秋拍结束后,公司行政总裁Robin Woodhead表示:“就当代艺术来说,我们是首家推出‘中国当代艺术’专场的公司,这次秋拍又拿出一整天时间进行这个部分的拍卖,足见对其重视。我本人更是认为,西方收藏家对中国的关注有悠久的历史,喜爱当代艺术并不奇怪。在纽约和伦敦的当代部分会迎合西方收藏家的口味,推出更为先锋的艺术品;而在香港拍的当代艺术则是适合亚洲人或住在亚洲的人们的口味。”在苏富比秋拍的成交表上,有一些艺术家的作品成交不佳,如苏富比在图录中重点推荐的吴山专,4件拍品3件流标;又如专题介绍的卢昊,其有机玻璃雕塑《石舫》,以低于估价(20万~30万元)的18万元成交;张洹、马六明等人的拍品也多有流标。这表明观念艺术在亚洲收藏家中还没有开始扎根,藏家需要时间了解其创作的理念。市场需要时间,藏家本身也在不断学习和接受新事物,这是循序渐进的过程。

  艺术市场是需要培育和规划的。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公众文化艺术投资意识的建立,市场流通模式的渐趋成熟,艺术品流通领域也随之进入一个空前的活跃期,随着越来越多的收藏者对当代艺术有了更全面深入的了解与认识,当代艺术也越来越多地吸引了广大收藏者的关注和投资热情。中国当代艺术已成为中国文化发展不可或缺的推动力量,当代艺术的前瞻性、反叛性、批判性和怀疑主义的艺术态度,使之永远站在时代发展的最前沿,成为引领发展的旗帜之一。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中国当代艺术的社会影响力和感召力,得到广泛认可,成为中国艺术领域最有辐射力的组成部分。而逐渐形成并日渐壮大的收藏市场,正是看中了中国当代艺术品里所蕴藏的学术性与历史性。目前各拍行推出的中国当代艺术的专题拍卖,适应了市场发展的需要,但如何去促进和推动中国当代艺术品市场的健康发展,各方任重道远!

 

〖关闭窗口〗

 

 
   
 
 
将艺术名家榜中榜添加到收藏夹 | 每次上网自动访问艺术名家榜中榜
返回首页 | 网站介绍 | 留言建议 | 艺术家、网址收录 |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艺术家24小时服务电话〉  (0)13269892595    (技术支持)  王先生
网站联系: QQ 116634223   E_mail:60891888@163.com
艺术名家榜中榜版权所有 Copyright© 1997-2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