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投资获利比贩毒还高?----当代艺术市场的结构

  近几年来,台湾艺术市场一蹶不振,公私美术馆,困于经费,活力不再;民间画廊,萧条凄凉,纷纷倒闭;大小画家,饥荒度日,坐以待毙。而反观大陆艺术市场,却蓬勃发展,不但古代绘画的拍卖价与市场价,迭创新高,就连近现代与当代绘画的价格,也以五十倍到一百倍的速度翻升。稀有的宋元绘画,价格当然都要数千万元人民币;即使拟似精品的十九世纪绘画,例如倪墨耕仿《任熊「大梅山人诗中画」册页》,也在上海朵云轩拍到了八百多万人民币。十年前,我在上海偶然购藏一幅无名画家陶冷月的金鱼小品《水中双仙》,价格不过一千元人民币,现在已涨到二十万元左右,还一画难求。(图一) 至于杰出现代画家的作品,也从十几年前的几百元一幅,涨到了一二十万一幅。整个艺术市场,无论古今,都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发烧阶段。

  例如今年三月,我在上海首度举办个展,三十幅作品,三周之内,便被购藏一空,创台湾画家在大陆画展前所未有的特例。而在此后的五个月间,大陆当局即出一波又一波打压炒卖房地产的严厉手段,造成海内外的买楼热钱大退潮,光只是温州帮炒房团,就在这段期间,撤出约四百亿人民币的资金。市场资金的浮滥,对已经过热的艺术市场,更是火上加油,加强了荣景爆发的热力。于是 “艺术投资获利比贩毒还高”的论调,不胫而走,吸引了越来越多的非理性投机资金的加入。如果事情照这样的速度发展下去,近百年来好不容易才出现艺术荣景,将提早迈入泡沫化的大幻灭。一九九五年纽约艺术大崩盘的殷鉴不远,有意从事艺术投资的人士,应该审慎从事,知所警惕。
    
  事实上艺术收藏与股票投资,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后者只是资金的精明管理与策略的投机运用,而前者却是一种生活模式,或人生哲学的选择。在艺术收藏与投资上,最重要的条件不是资金,而是眼光与品味。
    
  眼光的基础,在丰厚的艺术史知识与敏锐的批判能力;
  品味的根源,在灵性的文学体验与深刻的美学修养。

  艺术投资与收藏是一项高门坎的活动,不是有钱就能入门的。国内有不少富豪,挟着雄厚的资金,聘有专家顾问,设有美术厅馆,纵横艺术市场,附庸一时风雅,充其量只不过是少买些假画而已,至于什么是艺术收藏,连入门都谈不上。其原因为何?且让我尝试分析解说如下。

  1. 上篇:从无到有的现代艺术市场
   
  从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中,从清末到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中国艺术市场,在政治、军事、文化的内忧外患、交相侵袭之下,发展得既缓慢又艰辛。然而艺术家们却并没有因为社会环境的恶劣,而失去斗志,反而在市场混乱,景气衰弱的情况之下,面对新的时代、新的问题,发愤创作,形成了中国艺术自十九世纪以来最为蓬勃发展的一个阶段。(图二ab)

  1949年,国共内战之后,艺术家们因各种各样的机缘,有的仍然固守中国大陆本土,努力配合时代,承先启后,创作不辍;有的则毅然离开大陆,走向边疆、探索海洋、流寓外国。面对一个新世界,开发各种新的艺术可能,沟通古今,交流中西,迎接挑战,大胆变革,努力突破,建立新风。
   
  二次大战后,世界各国各地,经过十年的休养生息,百业兴旺,艺术市场也开始在六十年代初期迅速复苏。而散布在中国大陆以外的华人艺术市场,也再稍后的二十年间,由裱画店、古董店与画廊领军,陆续在香港、台湾、新加坡萌芽发展,在九十年代初,攀上第一个高峰,在大陆导向的绘画之外,的许多反映海洋导向的画作,也开始出现。(图三ab)
   
  从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港、台、新艺术市场,率先以四处林立的裱画店、古董店与画廊为主要力量,以不断出现的公私立美术馆为辅助力量,以尝试出现的拍卖市场为引导力量,以稳定发展的美术期刊与学术季刊为平衡力量,开始走向一段空前繁荣的景气时代。在裱画店方面,以干盛堂、尊古斋、翰林苑等最为有名,徒众四布,影响深远。古董店以寄畅园、寒舍、国华堂、集古斋(香港)、永宝斋(香港)、联斋(香港)等最大,最为有名;画廊以龙门、春之、鸿展、形而上、东之、敦煌、甄藏、汉雅轩(香港)、瀚墨轩(香港)、万玉堂(香港)、艺倡(香港)、集雅斋(香港)等最为活跃;公立美术馆以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台北市立美术馆、国立台湾美术馆、高雄市立美术馆、以及各县市的文化中心,香港艺术馆、香港美术馆等最有影响力;私立美术馆以奇美、新光、长流、国泰、鸿禧、何创时等最有制度与规模;拍卖公司以佳士得(香港)、苏富比(香港)、甄藏、景熏楼等最有活力;艺术杂志则以《故宫》月刊、雄狮《美术》、《典藏》、《艺术家》、《艺术新闻》等,历史最为悠久,最有公信力。
   
  这一时期的艺术市场荣景,足可与西方艺术市场相颉颃,画廊连锁开出,画价急速上涨,年轻画家辈出。而具有企图心的美术馆、画廊与银行企业,开始大量购藏引进西方印象派、浪漫派的绘画,甚或少数名画,来台展览推广。佳士得(香港)、苏富比(香港),也在这十年之间,发现其最大的买家,均来自台湾,于是纷纷在台设立办事处,并举办大型拍卖会之精品预展,吸引买家莅港参加拍卖。在拍卖法规与古物贸易法规,渐趋健全后,这些国际拍卖公司,更是直接移师台北,举办拍卖,例如佳士得1995年在台北举办「张学良定远斋藏书画拍卖会」,一时之间,吸引了欧、美、日、韩、香港、新加坡等,世界各地的重要收藏家、买家与古董商群聚台北,参加竞标,盛况空前。(图四ab)

  此时,位于台南的奇美美术馆,在引进西洋著名小提琴入台之外,也开始大量收藏西洋十九世纪的小名家绘画。在九十年代末,奇美馆还与台北故宫博物院联合,挑选该馆收藏西洋画中与女性有关的题材,举办大型展览,让台湾的艺术爱好者,有机会看到大量的西洋绘画原作。此外,台北的历史博物馆也常与各大报社合作,引进美、英、法各大美术馆中印象派、现代派的重要作品,举办大展,出版专刊,广为宣传,轰动社会,风行一时,创造西洋艺术欣赏的热潮。
   
  1995年前后,繁荣长达三十多年的美国纽约艺术市场,由于外行人盲目的加入艺术投资,以及各种经济因素,例如股市、电子业、网络业、创投业在过热之后,出现了泡沫化大崩盘的现象,造成了全美艺术市场的不景气。1连带的巴黎、伦敦与整个欧洲的艺术市场,也跟着滑落入谷底。西方艺术市场,在半个世纪以来,首度进入大萧条时代。纽约苏荷(Soho)区的知名画廊,纷纷关门,代理画家,也相继解约。较保守的画廊,开始移出往上城发展;较前卫的画廊,则移入查尔希 (Chelsea) 废工厂区,继续奋斗。传统的艺术苏荷区,已全部被时髦的时装店、餐馆、酒馆、珠宝首饰精品店所取代。
  
  就在此时,艺术拍卖会却如雨后春笋的,在中国大陆各地,迅速崛起,丝毫没有受到欧美艺术不景气的影响。从1995到2006,十年之间,全大陆所出现的拍卖公司,前仆后继,居然高达4000多家,表示了艺术市场的空前荣景,也暗示了即将来到的巨大灾难,更预示了一个拍买市场漫长整合的开始。以欧美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而言,经过两百多年的市场整合,有规模的拍卖公司,也不过两三家而已,并没有出现员工看到东家赚钱,便急忙拉出人马,独立开设拍卖公司,加入竞争行列的现象。原因无他,乃西方艺术市场较为规范成熟,画家画廊、买家藏家的行事较为保守理性之故。
   
  台湾在艺术市场全盛时期的九十年代初,全岛七八百家独立画廊与连锁画廊,也不过只能支撑一到二家拍卖公司。而2000年左右的台湾,则在政党轮替的政治阴影下,经济发展的景气,不断缓缓降温,艺术市场的热度,则开始慢慢下滑,南北画廊,及连锁画廊纷纷关门,于是仅有的一两家拍卖公司,也再最后的超低价大甩拍后,偃旗息鼓。可见成熟的拍卖市场,一定要以稳健的画廊市场为基础,方能持久。而香港的艺术市场,也在 “九七大限” 的政治阴影下,气势不再,更因为台湾艺术市场低迷的影响而停滞不前。
   
  大陆艺术拍卖会,在北京,以嘉德、翰海等公司领军;在上海,则以朵云、敬华、崇源、嘉泰等最为有名。其它地区,如杭州、广州、重庆、成都·等城市,也有拍卖公司成立。大体而言,在2003年 “非典”(SARS) 大流行之前,大陆拍卖市场,公司组织大小良莠不齐,拍品真伪精粗参差混杂,成交价格真相虚实难辨,然各种大小拍卖公司的销售总价,虽然起起伏伏,摇摆不定,但以整体而言,却是有不断缓慢上升的趋势,充分的反映了大陆艺术市场未来巨大的潜力。
   
  “非典”期间,许多拍卖公司所准备的春季拍卖,都被迫延期到年底举行,市场上普遍充满了一片悲观萧条之气。各地拍卖会经过半年多压抑,居然在这种情形之下,有了爆发性的反弹表现。2003年底的各大甩卖,都意外取得绝佳的成绩,直接刺激了从2004年到 2005年的拍卖市场荣景。许多古画拍品的成交价,都取得了历史新高。于是拍卖公司,开始竭泽而渔,立刻推出大量未经精选的拍品,拍卖目录,由一两本,骤然增加到五六本、七八本,价格也顺势飙涨,行为有如暴饮暴食,迅速破坏了好不容易建立的市场胃口。

  古画价格的攀升,带动了市场纷纷将现代与当代艺术,送拍的风潮。 在画家、画商、买家、及拍卖公司的运作之下,现代与当代艺术的价格,在毫无严格学术评估与深刻文化阐释的情形下,也节节飙涨,声势惊人。2006年3月纽约苏富比拍卖公司,举办 “中国前卫、观念绘画 ” 拍卖会,市场反应异常热烈 ,当代画家张晓刚的《血缘:同志第一百二十号》,拍出97.92万美元的高价(加佣金折合人民币约890.7万元)。宣告了西方拍卖市场,开始介入中国当代艺术在诠释权与评价权上的争夺,并进行在绘画利润上掠夺式的炒作。对当代艺术美学知识与艺术市场知识,两皆欠缺的中国艺坛,一种任人宰割的势态,已经隐然成形。这种拍卖过热的荣景,带来了许多市场有识人士的忧虑,担心盛极而衰循环现象,在2007年会提早来到。
    
  2.中篇:如何建立文化艺术的诠释权与评估权

  事实上,如果当代艺术市场的结构健全的话,其稳定的程度当与经济景气的大环境相互配合,不可能在一两年,就循环一次。而健全的艺术市场之结构为何?这还要从十九世纪末,西方资本主义市场的发展说起。
    
  十八世纪中叶,科技发明迭出,中产阶级兴起,欧洲王权开始衰落,贵族也渐渐随之势微,艺术品开始由皇室贵冑之家向四处流动,古董店与拍卖会也随之活跃非常。在此之前,艺术文化的诠释权与评估权,是掌握在皇亲贵族,或拥有贵族意识形态的评论家手中。中产阶级出现后,随着政治制度的改变,艺术的诠释权与评估权,也发生了转移的现象。例如最早实施中产阶级代议政治英国伦敦,就是欧洲议会政治的发源地。英国在1215年通过<大宪章>(Magna Carta), 让王权下放,1688年,通过<权利法案> (Bill of Right),1649年完成了<光荣革命>,彻底巩固了以中产阶级为主的资本主义式代议政权,并培养了以中产阶级贸易为主的新兴艺术品味。
    
  新的社会情况带来了新的审美活动,英国律师艾施摩里(Elias Ashmole 1617-1692)便率先以行动迎接新时代,将他多年来的珍奇收藏品 (curiosities) 全数捐赠给牛津大学,在1683年正式成立艾施摩林博物馆 (Ashmolean Museum),聘请普拉特 (Robert Plot) 为第一任馆长 (Keeper),是为世界上第一所大学博物馆。到了十九世纪,该馆又成为收藏“拉飞尔前派”(Pre-Raphaelite) 绘画的重镇,对当时绘画的研究,有很大的贡献。(注二)2 接下来,大英博物馆成立于大英帝国并吞加拿大的1759年,在当时,为英国博物馆与美术馆的树立创建了典范。此外,出生于十八世纪的英国诗人如布雷克 (William Blake 1757- 1827),华茨华斯(William Wordsworth 1770- 1850),出生于十九世纪的美学家如罗斯金 (John Ruskin 1819-1900),佩特 (Walter Pater 1839-1894),都成了新兴艺术品味的代言人与推广者。

  而整个欧洲,尤其是内陆国家,则要等到1789 年法国大革命后,才慢慢有所进展。例如,罗浮宫美术馆就成立并对外开放于法国大革命后的1793年。一直要到十九世纪中期,此一中产阶级的政经变革,才开始真正为欧洲社会带来了艺术品味的变革。此后,欧洲的各类博物馆与美术馆,纷纷成立,并出版期刊、学报,对古今美术的诠释与评价,贡献良多。
     
  中产阶级的出现,造成了各类艺术品的需求量,大为增加,古董店与拍卖会,变成了提供高级奢侈品的最佳来源,其需求量的增加之快,足以让欧洲各地,再短时间内,形成了各种有组织的艺品买卖同业公会。一直以海外贸易为经济生命线的荷兰,最先沾染此一新风气,率先开始成立公司,拍卖货品。而英国伦敦,也早在十八世纪中期(1744),便有了苏富比(Sotheby’s) 公司的成立,而佳士得 (Christie’s) 公司则出现于1766年,并举办了欧洲最早的艺术品拍卖会。这两家公司,于十九世纪,在日渐增多的画廊与古董店的支撑下,成为全欧洲的指标性拍卖公司;到了二十世纪,更在画廊、古董店与美术馆的配合下,成为横跨欧、美、亚三大洲的世界性拍卖公司。
     
  拍卖公司的基础,在于社会上的各种公私机构或学术单位,能够在理论上提供深刻的文化诠释;能够在价值上提供公正的评估;能够在实务上提供健全的画廊与古董店体系,与积极负担社会教育义务的美术馆。拍卖会整体的成功,更在于美术界各个环节的专业配合与热情参与。艺术家的美学精神与艺术品的文化价值之产生,要靠复杂的评论与诠释;艺术家的的市场地位与艺术品的市场价值,则要靠健全公正的估价体系,二者缺一不可。其理想结构,大体如下:

  当代艺术市场的九大环节:

  1、 要有笔法、色墨、图式、造型杰出,思想、内容、历史感深刻的艺术家。

  2、 要有眼光独到,理解力、欣赏力、诠释力俱深刻的收藏家或买家。

  3、 要有鉴赏力高超、目光远大、毅力坚强、销售能力特强的艺术经纪人或画廊主持人,成为艺术圈的意见领袖(opinion leader)之一。

  4、 要有能够深入浅出介绍艺术家及其艺术的艺评家,他应具备一流写作能力, 有公正不阿又深刻不俗的艺术评鉴力,更要有拒绝金钱收买的抗压力。

  5、 要有学养深厚,研究全面,论据扎实,判断严谨,又有独到洞见力的艺术史家,不易完全被金钱或人情收买。

  6、 要有深入的研究诠释能力的美术馆、该馆要有睿智的典藏方针、宏观的策展规划能力,要有胆识的馆长与展览主任、典藏主任,不轻易受任何非艺术因素的干扰。

  7、 要有美术修养深厚的美术编辑,及制作严谨、微观宏观兼具的艺术出版社及艺术杂志,不轻意出卖书号及版面。

  8、 要有良好美术教育体系的学校,拥有优良完备的图片档案与教材,吸纳聚集优良美术教师与美术教育推动者

  9、要有诚实可靠,不弄虚做假的拍卖市场,有良好有效的防弊措施及同行共同遵守自律规章。

  伟大的艺术家,是一种文化自然的结晶,无法培养,无法模仿,更无法取代,百年不能一遇,千年难得一见。不过,这样的艺术家,即使一旦耀眼出现,人们一时也难以普遍认识到他四射的光芒。近视又色盲的大众,总是需要经过长久时间的淘炼,与巨大慧眼的探照与拔擢,才能人云亦云的看到真正的天才。这种例子,在中国有任熊 (1823-1857),在西方有梵谷 (1853-1890),都成了有名的教材。梵谷在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声誉日隆,名满全球;任熊也要到二十世纪末,才被艺术史家重新发现,受到中外艺术史家普遍的重视。(例如史丹佛大学艺术史博士林似竹(Britta Erickson),便在1997年完成以任熊为题的博士论文。 “Patronage and Production in the Nineteenth-Century Shanghai Region: Ren Xiong (1823-1857) and His Sponsors”)3 (图五ab)

  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的高低,不完全在乎其经济运作规模的大小,而在乎其经济体系的健全与否。一个国家,要一方面能够在经济实务上,不断产生成长的同时,另一方面也能够在经济原理上,不断产生独特论述 (如产生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予以配合。这样里外配合的表现,才能赢得世人衷心的尊敬。同理,一个国家的文化之高低,不在乎其历史是否悠久,而在乎其国家的文化诠释能力之强弱。有能力不断面对新的问题,提出新的理论,重新深刻的阐释评估传统与现实的国家,才是真正有文化自信与自主能力的国家。有这样能力的国家,才能生生不息,永续发展;如果没有这样的能力,那便会向古埃及文明一般,一遇阿拉伯文化的侵袭,便自我消失在历史的洪流之中。
  
  在发现真正天才的探索行列之中,以收藏家、艺术经纪人、艺评家的触须,最为敏锐,他们是一个国家文化教养高低的探测仪。艺术史上许多重要画家,都是由他们率先发堀的。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现代艺评家中,现代诗人则扮演了重要的脚色。现代诗人在以诗歌探索现代艺术及其前卫性之余,也努力以其尖端又深刻的知感性 (sensibility),努力于现代艺评,为现代艺术家或前卫艺术家,鼓吹吶喊,加油打气,与现代艺术家一起,创造共同的前卫艺术氛围与风潮。在台湾,从六零年代到七零年代所兴起的现代艺术运动,诗人余光中与楚戈,便扮演了现代艺术的旗手与鼓手。八十年代初的台湾艺文界,我个人在引介并发展后现代主义观念上,也率先做过一些微薄]的努力。过去十年来,诗人岛子,在大陆后现代艺术观念的推广上,也扮演着相同的脚色。4
   
  因为时代与社会的变迁,现代艺术家很难再像米元章、赵孟俯、董其昌那样,能够创作、评论、收藏具备,而且在三方面都具有深远的影响力。但如果三者兼有其二,则不乏佳例可举。如溥心畬、吴湖帆、黄君壁、张大千、王季迁…等,都是创作与收藏均富,眼光与手法皆高的大师;而陈师曾、徐悲鸿、傅抱石…等,也都能理论与创作兼顾,鉴赏与实务均佳的巨匠。可见绘画、文章可以互辅,理论、创作可以相通。不过,画家手中有枝生花妙笔,固然可以说理通透深刻,言情多姿动人,但这于画之创作,未必有真正有补,理论佳,不能保证画也佳,这是无可奈何的事。辞胜于画,未必可以救画。至于笔拙文涩,而画艺超群者,亦大有人在,如张大千便是例子。5

  二次世界大战后,大学艺术史系开始迅速发展,许多艺术史家在研究古代艺术的同时,也投入相当的心力关注当代艺术,积极参与当代艺术家的发掘、研究与评论。艺术史家与艺评家,在谈艺时,手法略有不同。艺评家谈艺论画,旨在深入浅出,方便说法,以便对一般的读者,达到循循善诱的目的。因此,艺评家行文多半易流于散文化,笔锋中常带感情,说理中夹有叙事,感性的描述胜逻辑的分析,主观的结论多于客观的评价。不过,目光敏锐,文笔精采的艺评家,常常能在直觉之中,直指问题核心,能够谈笑之间慧眼识英雄,其文其论,往往让人为之惊叹。
   
  而艺术史家之文,则严谨得多,他言必有据,条理清晰,方法精审,查检全面,无论是在贯时性的(diachronic)历史对照,或并时性的(synchronic)平行对比,都有深入详尽的讨论。艺术史家在研究艺术家及其作品时,必定会把下面五点,列为必要检查点:
   
  1. 构图章法结构之特色 A.与过去对照B.与当代比较
  2. 笔法墨彩材料之特色 A.与过去对照B.与当代比较
  3. 题材内容构想之特色 A.与过去对照B.与当代比较
  4. 美学思想观念之特色 A.与过去对照B.与当代比较
  5. 直接或间接反映时代社会之特色 A.与过去对照B.与当代比较

  艺术家或可与其经纪人,合谋炒作其画价,收藏家与艺评家,也可能加入炒作的行列,对特定艺术家及其作品,大加颂扬,或刻意贬低;此时,艺术史家所扮演的角色,便是检验、仲裁、肯定或否定各种说法、总结论据与评估价值,并提出更完备、更周延、更具有公信力的艺术论点与价值判断,以供艺术爱好者参考。

  艺术史家与艺术市场,是一直保持一种相当客观的距离的,不像艺评家那样参与较深。不过,如果艺术史家也积极参与市场,与艺评家、艺术经纪人、收藏家联合起来的话,那艺术判断与价值评估的公信力,便要靠美术馆来把守最后的防线了。
   
  美术馆的责任是在对艺术家及作品,进行研究、评估、典藏、维修、展览、教育…等六大重点项目的开拓与深化。美术馆的研究员,与艺术史家最大的不同是,只有美术馆工作人员,才可以有机会,方便的多方直接接触到重要艺术原作与稀世国宝真迹。美术馆的功能与目标,是先通过严谨的研究,综合最新的学术调查评估成果,再藉由典藏一定数量的原作与系统性的展览,最后向社会大众传播、倡导、教育。
   
  因为要举办展览,美术馆的职责不单要挑选出恰当的重要画家,而且还要以馆内典藏或情商借展的方式,依下列五个时期,展出重要画家的代表作品,并做详尽的解说与阐释,以展示其诚实无欺的公信力:
   
  1. 早期作品
  2. 由早期过渡到中期的转戾期作品
  3. 中期作品
  4. 由中期过渡到晚期的转戾期作品
  5. 晚期作品

  在对一个时代的各种重要画家都做过严谨的研究之后,美术馆以其无可取代的巨大公信力,举办大规模反映时代的回顾大展。在重要画家群中,突显划时代大画家无可取代的地位。在回顾展中,美术馆的艰鉅任务是,挑选并深入浅出的说明,何者为划时代的重要作品。对以成名的画家,以具体的作品配以明晰的说法与阐释,肯定之;对被忽略的大师,已精深的立论,深入浅出的为大众指出其代表作品的重要性,并对他的艺术进行全面的价值重估。凡此种种,一定要有具备非凡胆识的馆长、展览主任、典藏主任与敬业的馆员不可,此一团队的建立,正如一流足球队的建立一样,是反映一国文化水平最佳体重计。
  
  美术馆还有一个重大而长远的理想工作,那就是广征民意,从国家艺术图像史的宝库之中,挑选出一组能够抓住并凝聚全体公民想象力的艺术图像,大力向全世界传播,介绍,推广。例如,法国有达文西的《梦娜丽莎》,荷兰有梵高的画作如《向日葵》等,意大利有波堤切利(Sandro Botticelli 1445~1510,)的《春:维纳斯的诞生》(Spring, the Birth of Venus),西班牙有维拉斯奎斯(Diego Velázquez 1599~660)的《宫廷侍女》( Las Meninas),英国有特纳 (Joseph Mallord William Turner1775 - 1851的《雨、蒸气与速度》(Rain, Steam and Speed),美国有惠斯乐(James McNeill Whistler 1834-1903)的《母亲画像》。日本有葛饰北斋(1760-1849)《富岳三十六景:神奈川冲浪里》,这些画作,几乎都已成为世界性的公共艺术知识,大大的丰富了人们的美术经验与审美生活。
  
  因此,有公信力有说服力的美术馆,是一个国家艺术文化价值的创造者、评估者与传播者,是一个生产复杂文化价值的“知识工厂”;而其为一个城市、一个国家所创造的上游精神知识宝库与下游实质经济价值,如旅游、旅馆、餐饮、时装、家具、设计、拍卖会、画廊区、艺术家区等,是无法估算的。法国的罗浮宫美术馆与庞毕度艺术中心,英国的国家画廊、泰特美术馆与泰特现代美术馆,美国的大都会美术馆、古根汉美术馆、惠特尼美术馆、现代美术馆,华盛顿国家画廊等,都是有名的例子。
   
  不过,不论美术馆多么的努力四处巡回展览其研究成果,其仍然是定点定时的呈现,仍然受制于时间与空间的束缚,不像出版品那样,可以超越时空,无远弗届。因此,良好而有远见的美术杂志编辑与丛书主编,便显得十分重要了。诚实、公正而有远见的美术杂志主编,是艺术市场维持健康的防腐剂。博学、公正、思想深刻的艺术丛书编辑,更是艺术市场长远发展的粮草库。
   
  健全的美术出版业,与有活力的美术教育界相互配合,编辑出适合各级学生阅读吸收的各种影视及平面教材,这对艺术审美生活的推展与深化,是有积极作用的。对中小学生来说,艺术图像记号系统的记忆与建立,与文字记号系统的记忆与建立,同等重要,二者应该是平行进行,相辅相成的。古人云“左图右史,书画同源”,正好阐明了中华文化的文字与图像记号系统特质,与文法思考模式的特色。教育界如果能体认到此一事实,从而在课程的设计上,能兼顾文字与图像语言系统的教学,那对建立有特色的华文教育体系,是有极大帮助的。
   
  从艺术家到经济人,到收藏家,到艺评家,到美术史家,到美术馆研究员,到美术出版家与主编,到美术教育家,真可谓环环相扣,相互支持,互相影响。从此一艺术自然生态体系之中,产生出来的诠释能力:诸如审美趣味、审美标准、审美判断等,一定会引导出,对有思想深度、有形式特色、稀有性高的艺术品之价值,在市场上进行有公信力的估价与再估价。

  3. 下篇: 艺术市场的陷阱
   
  艺术品的一手交易市场,是在艺术家与经纪人与收藏家之间。可能是艺术家与收藏家的直接交易,也可能是收藏家通过艺术经纪人与画廊的间接购买。一般人总认为,直接向画家买画,最为有利,其实不然。收藏家收藏艺术作品,第一目标,是要收藏艺术家的代表作品、精品或最佳作品;绝不只是以收藏价钱低的应酬作品、普通作品,为最大的满足。如果收藏家直接到画室向艺术家买画的话,那他理性挑选精品的机会,智性讨论作品优劣的机会,就会大大的减少。到头来,画既没有好好的选,画价又不便当面做对自己最有利的磋商,最后的结果,反而有可能是买家在选画与画价上都吃了亏。
   
  以正常的艺术交易而言,收藏家通过画廊买画,最为有利。在画廊中,收藏家可以尽情翻阅有关画家的数据,大胆问询或辩论尖锐的美学问题,反复比较讨论个别作品的优劣,以及坦白抒发个人品味的偏好。画廊是收藏家广泛学习鉴赏艺术的最佳场所,是提升买家品味的进阶之处。比起只提供书面印刷资料的学校美术教育,画廊可以进一步提供各种美术品实物,以便参观者做近距离的赏析;比起只可远观不可近玩的美术馆,画廊可以满足参观者的欲望,先是直接碰触、接下来是出手购藏、最后是直接占有,朝夕相伴,完成了艺术收藏的初步历程。
   
  收藏如要成家,非要在好学深思的基础上,选择特定的目标,志向专一,实习经年不可,其原则如下:

  (一) 只收一家之各个时期的各种题材之代表作,努力阐明其创作、理论与时代的深层关系。

  (二) 只收一种题材,如美人画,锁定一个时期,如十八、十九世纪,并依编年体系,遍收各家精品,以说明画法、美学与时代社会的变迁。

  (三) 志愿野心大的,可以收藏一组过去被大家忽略的画家,集合他们各个时期各种题材的精品,以便阐明其共同的风格特色与美学特质,然后进一步,致力于改写艺术史,或补正传统艺术史之不足,并证明自己在艺术上的洞察力与鉴别力。

  (四) 对古代绘画鉴别力不足者,可以收藏一组有潜力的当代画家之精品,与当代艺评家与艺术史家,不断研究,修正,切磋,辩论,耐心印证自己的见解与愿景。

  上述活动的理想合作人,仍是画廊或古董店的艺术经纪人。收藏家

  与经纪人的关系,是艺术投资的股东关系,其关系的维持,也应该是长久的,可以绵延数代人的。收藏家通过经纪人,搜集艺术信息,商讨艺术知识,切磋艺术品味,并且购买或出让艺术品。
   
  因此,画廊经纪人与艺术家、收藏家的理想关系,应该是合伙人的关系,彼此之间,应该以诚相待,不应专事炒作,害人害己。画廊或古董店对自己所卖出的每一张画,都应有负责到底的态度。今后此画的转让、拍卖等事宜,画廊在收取一定的佣金下,都可主动协助藏家办理。而画廊在售画时,也要挑选买家,不会为眼前的近利,把艺术家的画作,随意大量的抛售给市场炒手,破坏了整个艺术市场的行情。
   
  以买家的立场而言,他的艺术知识越丰富,欣赏水平越高,就越不会轻易为了一点点近利,而转让手中藏画。这种买家惜售的情形,对画廊最有利,对整个艺术市场,也会造成良性循环。收藏,顾名思义,是要买进艺术品,以便长久相随。收藏家随时可以把艺术品从库房中调出,一方面可以尽情欣赏,另一方面,可以用手把玩。因此,画家收藏,决不是买了之后,立刻转手就卖,赚取一点差价而已。毕竟,一张精品,在画廊的手中,审慎的转买过多次,一定会造成画价不断的上涨。这对画廊、艺术家及藏家,都有好处,是标准的三赢局面。
   
  理想的状况是,藏家一旦与一家画廊,建立了互信互利的关系,此一关系可以从父亲这一代维持到儿子那一代,甚至持续到孙子辈的艺术爱好者。从此以后,此一藏家,在市场上任何地方购买任何艺术品,都可通过他的 “关系画廊”,充分运用了同行的资源与优势,从而获得最好的质量与最恰当的价格。如果,藏家通过 “关系画廊” 的运作,仍然无法取得所想要购藏的艺术品,那只有通过拍卖市场,以竞拍的方式来取得。
   
  不过,上述一切的理想状况的出现,有一个重要先决条件,那就是画家的作为。当然,画家是画作与画价的主宰,画什么?怎么画?画多少?价格如何?都是由绘画的主管单位——画家,做最后决定。画家是画价的最初创造者,也是画价的最终承继人与维护者。一个画家,如果放任自己的作品,在市场大量流通,由人垄断炒作,最后画价崩盘时,出面维持画价的,只有画家本人,那时的惨况,可想而知。
   
  在农业社会时代,地方保守,交通不易,一个画家好不容易,创造出自家风格,但苦于传播工具不够,无法迅速推广;而好容易推广出去,又会因为天灾人祸,气候恶劣,而百不传一,根本无法尽数完整的,以艺术品的身份保存下来。例如五代北宋名家李成的山水画,到了北宋末的米元章,不过才一百多年,便已经稀若星凤,一画难求了。于是古代画家只好采取两种办法,来克服传播、推广、流传的问题:一是不断多画,一稿、二稿、三稿,以多取胜,冀广分布流传。二是广授门徒,以传播师门家法为主要的艺术任务。在这种情况下,老师一定要使学生成为自家风格的复印机或传播者,希望师门所创造的新画风,能随徒弟的足迹,而四处流传。因此,古画多有副本,或一本多画,流传于是,日后,这些画作一经商人刻意改款伪造,锐意临摹拓仿,便会造成伪画满天下的大患,对画家、画廊、藏家,都是可怕的损失。
   
  现代画家,主张一人一派,一旦有独特的创作问世,必先彩色精印画片或画集,数量高达千叶万册,图版逼真,下原迹一等,可以在短时间内,突破时空,分送、寄送、销售全世界,广为流传。故现代画家,不再依靠门徒或多画,这两项法宝,来传播自家新创之画风。现代画家的每一张创作,皆应独一无二,不可自我重复,也不需要他人模仿。市面如有需要,可购买复制品,或版画再制品即可。因此量少质精,便成了现代画家的重要座右铭,画家、画廊、藏家,皆不可轻而忽之。而画家或画商详细纪录画作的来源与编年,亦成为画市的重要工作之一,务必使每一张作品的源头身分,记载清楚。画作身分纪录完整,省却许多日后真伪的争议,对艺术市场而言,真是功德无量之举。
   
  在十九世纪以前,详细纪录自家所有画作的画家是戴熙 (1801-1860),他的<习苦斋画絮>,又名《戴文节题画类编》,共十卷,于1893年出版。此书原为戴熙的日记手录,以题画跋文为主,后经整理以卷册、大幅、横幅、立幅、纨扇、杂件等为编次,纪录了戴氏几近全部的画作,成书付梓,为研究戴画真伪的最佳参考书。清代画家在太平天国之役中,守杭州城而殉国者,只有戴文节与汤雨生二人。故此二家之画,在十九世纪末,特别收藏家商贾珍爱,而伪画也特多。清末民初时,有古画贩子,专门依据<习苦斋画絮>中的文字数据,分工制作戴画,几可乱真。然如细察伪作的画法与书法,破绽处处,如要辨伪,实在不难,因此<画絮>又成了最好的辨伪工具书。在二十世纪,详细纪录自家画作的画家是陶镛,他的 <冷月画识>五册,记载了他大部分的重要精品,值得参考。(图六)
   
  画家依靠学生亲朋介绍卖画,如在自家画室中进行,难免交际应酬之苦,欠下人情之债,费时费事费精神;如交给画廊经纪人抽成代售,则耳根要清静许多,摆脱俗事,可以专心作画。以画家的观点看来,要能售画,当然是多多益善,欢迎各方选藏真赏。然而,在短时间之内,过份集中把画出售给同一藏家或掮客,也要冒未来遭大量抛售的风险。理想的的状况是,买画的藏家,对画家的作品,在形式、内容与美学上,都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与热爱,一旦购藏,轻易不肯转让。而画家各个时期的作品,都能分批分时,平均卖出,藏画于大众,流传于社会各地,甚或世界各国,成为国家或世界文化的共同精神财产。
   
  而从买家的观点看来,他应对藏品的价值,有正确认识的学养与复杂评估的能力。认识越正确,就越会促使他迷恋、珍惜、密藏到手的作品,绝对不会为图一时涨价之小利轻易转让,。如果有百分之七十的买家,对手中的藏品,鉴赏精到,估价诚实,认真惜售,那艺术市场的繁荣与热络是必然的。如果有百分之七十的买家,都抱着投机的心态,拼命炒作画价,左手进右手出,那艺术市场便是一个大起大落、冷热无常的吃人市场。
   
  最糟糕的情况是,经纪人与部分买家连手,包买垄断画家一定时期的全部作品,指导画作的内容与方向,以便控制画价在市场上的升降。这些艺术掮客,通常是挑选一位尚未出名的年轻艺术家,掌握买断他近期的全部画作,透过画廊或拍卖会,专门从事短期循环式的涨价炒作。他们把年轻画家一定数量的画作,分批连环出售,卖出再买回,以梯阶调价来支撑不断涨价的假像,等到画价翻数倍、数十倍,数百倍后,开始以较低的价格分批分处出清库底存画,以便大幅赚取价差;然后,悄悄放弃继续支撑该画家的市场价格,任由画家与其画价,在市面上自生自灭。刚过世不久的天才名画家陈逸飞,便是例子,他生前深受其害,而又有苦说不出,只好放弃绘画,转业其它,积劳成疾,英年早逝。此时,大赚一票的经纪人与买家,可以重起炉灶,另觅一名新的有潜力的年轻画家,再度如法泡制一番。反正对艺术贩子来说,市场上,价格低贱,志愿待宰,等待炒作的年轻画家,多如过江之鲫,是永远不虞匮乏的。
   
  天才艺术家、诚实艺术经纪人、精鉴收藏家是艺术市场上的 “创新要素”,而公正艺评家、严谨美术史家、胆识美术馆研究员、远见美术出版主编,则是艺术市场上不可或缺的 “监督要素”,艺术市保证了艺术市场运作的平衡。两组要素之间,良好而正面的关系,是维系正常拍买市场合理发展的关键。任何拍卖市场,如果跳过了 “监督要素” 的严格检验,那就是一个容易造成艺术景气泡沫化的陷阱,一个成熟理性的艺术界,所要极力避免的,就是这种让人在不知不觉间陷入自我毁灭的愚昧与疯狂。

〖关闭窗口〗

 

 
   
 
 
将艺术名家榜中榜添加到收藏夹 | 每次上网自动访问艺术名家榜中榜
返回首页 | 网站介绍 | 留言建议 | 艺术家、网址收录 |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艺术家24小时服务电话〉  (0)13269892595    (技术支持)  王先生
网站联系: QQ 116634223   E_mail:60891888@163.com
艺术名家榜中榜版权所有 Copyright© 1997-2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