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三届“成都双年展”-北京琉璃厂网(www.yishu999.com)
 

 

 

解密三届“成都双年展”

 


来源 :《大艺术》

解密三届“成都双年展”

  “成都双年展”以其特有的资本运作模式在业内引起众多关注,也引发了一轮又一轮的讨论。作为民间资本操作双年展的个案,无论是积极的,还是具有争议性的,“成都双年展”都有其讨论的意义。

  谈到“成都双年展”,初次见面的黄效融一下子打开了话匣子,作为第一、第二届“成都双年展”策展人之一,从创办之初就倾注了他全部的心血。但是,听他娓娓道来,却没有一点想象中的愤激或不平,而是客观公正地给予“成都双年展”以一个亲历者的解密。以下单春玲简称单,黄效融简称黄。

  单:黄效融老师,您是“成都双年展”的初创人员之一,能谈谈“成都双年展”的背景吗?

  黄:21世纪初的中国大陆,在布局上就只有上海双年展,整个西边没有,北边好象也没有,当时上海双年展已经做得非常好了。在成都做双年展,第一个条件是要有资金,没有钱你做不成双年展;第二个就是要有做双年展的地理条件。地理条件主要体现在这个地区艺术活不活跃、繁不繁荣,或者本土艺术力量在全国有没有什么影响,做双年展的理由是不是充足的。

  当时,邓鸿本身愿意出钱来做双年展,这是第一个条件;第二,成都这个地区,作为西南艺术重镇,尤其在全国是比较有影响的;第三个条件是观众、市场。我们说的市场不是说艺术博览会意义上的市场、买卖的市场,是我们的观众。我们有多少观众不清楚,但是四川有欣赏的习惯。对于高端的艺术或者是对外来的、当代艺术这一块,我们不是太清楚,一定要做起来看一看才知道。从原¬则意义上讲,没有考虑做双年展是不是要什么条件都具备了,完全没有问题再来做,至少第一届没有这么想。有艺术力量,这个是基础。同时,场馆是自己的,不需要掏钱去租,从成本上来讲比较节约,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把它做起来了,这是第一届“成都双年展”的背景。

  单:私人资本投资当代艺术做双年展,首先提供了一种体制外的另一种可能,由资本与学术引发的矛盾每一届都或多或少有一些。

  黄:在中国,民间资本做当代艺术,肯定会有很多问题。民间力量在我们这个国家、这种体制里面,主流和非主流、体制内和体制外,这种二元分割的方式下,民间资本做艺术会遭到很多非议,这一点我们一开始就预料到了。但是作为投资方或赞助方的邓鸿不会考虑这些问题,他有一些本位想法,比如说和自己的商业项目有一点结合,造人气,造一点广告的社会效益,这是无可非议的,所以在这种意义下,“成都双年展”第一届做起来了以后,反响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好。

  中国终于出现了一个非体制内的展览,虽然还不能说是一种抗衡,但至少是可以和体制内的双年展匹配和互补的一个展览,这是“成都双年展”的第一个意义。民间来做,民间出资,民间出场馆,按照相对比较严谨的策展人的制度,而不是官方指派的策展人,由体制内和体制外的策展人和批评家共同来做这个展览。它和官方做的方式在观念上、理念上有创新的地方,或者是具有开山的意义。

  单:事隔四年之后,“第二届成都双年展”迟迟拉开了帷幕,原来第一届引起的一些非议已经¬烟消云散了,但是第二届问题又出现了,主要质疑这么几个问题:首先是第一届到第二届的时间,没有按照双年展的时间体制,两年做一次,而是直到2005年才做;第二个问题就是展览标题“世纪•天堂”,你也有一个“九寨天堂”,你也有一个“世纪城”,对不对?第三个问题,关于学生这一部分。原来就有学生,新人展,这是“成都双年展”的原¬创。但是你的比例是不是太大一了点?双年展不仅仅是新生力量嘛,应当更多地关注当代艺术最新的发展、未来的倾向。如果做学生,就说学生展好了,为什么说是双年展?起码比例大了一点。
  黄:第一个问题是我们的展览还是没有一个专列场馆。第二个问题真正的矛盾不是这个展览的题目,展题是不是恰当,够不够学术,真正的问题是你资本的力量对艺术的侵犯,是不是侵犯得过多过深?作为馆方的策展人,策展小组一名成员,当时,我们内部是有争论的,在讨论这个展题的时候,都有自己的看法,后来是妥协了,比较勉强。我也提了一些个人的设想,因为出资方希望用“世纪•天堂”,后来我们推敲这个题目的含义, “世纪”是一个时间的概念,世纪之交刚过几年嘛;天堂呢,就是一个乌托邦的概念,它预示了或者暗含了一个社会发展的一个理想,那就是天堂。对策展小组来说,实际上做了一个命题作文,这个题目叫“世纪•天堂”。这也是一个双方妥协¬的结果,最早也不是这个题目。

  除了展览标题,“成都双年展”还是有它合理的地方的,所以我们就向投资方举双手,投降。但是我们做得还是比较好,比较纯粹,投资方不干扰内部事宜。艺术家的选择,大体的规模,只要在他预算范围内,都能比较自由地给你一个权益。当然从题目本身来讲的话,肯定是不理想的。因为你没有从你的商业项目中剥离出来。

  还有时间问题。因为当时老场馆确实不能做,原¬来的设计有缺陷,第二层没有封闭,所以到了展览的时间——夏天,我们第二届时间定在夏天,七月份的成都下暴雨,肯定这个场馆是不能用的,很容易损坏艺术品。还有场馆本身内部的条件,展览的效果、灯光的设置,当然更不要说通风了,所以我们觉得第一届做得比较匆忙还可以理解,第二届这样做的话肯定很有问题,所以只有放在新的场馆。新的场馆也不是艺术馆,但是条件比老场馆好。当时我们也争论了,是放在老馆还是新馆?我们的展览题目叫“世纪•天堂”,展览地点就在世纪城,从场馆来说新场馆比旧场馆好,这是个事实。因为展览的一个主要问题——主题问题被众人质疑,那么就会会引发第二个第三个质疑,所以有些质疑我觉得是对的。

  涉及到场馆的变化也涉及到时间的问题,因为新的场馆只有在那一年才修起。但是我个人看法,这不是充分的理由。不是说我要修场馆展览就可以延期,“威尼斯双年展”延期是因为世界大战,特殊原因,你成都发生大洪水,大地震,那是不能展览的,没有这些。还是有出资方就展览本身和项目结合的初始动机,这是不能摆脱的,我觉得你出资方和商业动机和展览本身做了结合,你做得隐蔽一点,或者有一个相互退让的空间,把两种不同的事物,不同的程序和行动、行为应该剥离的地方都剥离,能结合的地方都结合也是可以的,无可非议,因为我们现在做展览还不是那么纯粹,上海做双年展政府要投入600万,北京做双年展也投入1000多万。“成都双年展”是一个老板掏钱,或者一个董事会掏钱,那么他们给一点儿自己的动机和想法,要有一个标准和原¬则。不能说明这顿饭是我做的,所以你喜不喜欢吃都得吃,没有道理,这一点我觉得有很多非议,这种非议对双年展以后的发展也有好处。

  当然,确实我们第二届还有很多不能解释的,尤其是时间,我觉得标题还不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因为还有其他展览比这个标题还要差,这个标题还说得过去。

  就这次展览内容来看的话,非常小的一个范围,一个很窄的,在一个空间的序列找一个交叉点,我觉得它是一个比较有弹性的展览。在时间上我们确实不能去推托,这是一个问题。第二届和第一届的这种变化,基本还在一个平面上运行,不能说退步,也不能说往前走。四年了,第一届我们有一些经验了,第二届是不是应该做得好点?当然时间确实比较匆忙,就三个月筹备,“时间”是我们做双年展第一届第二届最困扰的问题。时间很短有些问题没有想好,有些条件还没有具备,有些问题没有解决,还没有协调好,就匆匆忙忙做了,当然就出现了很多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成都双年展”虽然效率很高,但是它也带来了一些问题,我们时间不充足,准备也就不够,所以这个双年展就像打仗一样。回忆起来,好象纯粹是一个体力劳动了。但是不能说第二届比第一届差,因为策展人不一样了,想法观念不一样了,展览呈现出的一些特点也可以理解。

  单:“双年展”是一个舶来品,有它自己的国际惯例,那么私人资本出资要不要遵守双年展的国际惯例!

  黄:当时我有一个观点,就是相互学习的过程。出资方从一个做生意的人转做艺术,而且做的不是艺术,做展览的艺术,是公益的,从某种意义上公益性很强。这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不是说有钱什么事都能够摆平。其实世界上有很多事不是有钱就可以说话的,但是这个事他确实是金钱有它的发言权,那么他的发言权就应该有一个范围,他的权利应该体现在什么方面?反过来策展人是不是无条件地接受,或者是什么条件都不接受,这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

  实际上在做“成都双年展”以后,我们总结出来最大的经¬验,是它提供了一个经¬验的原¬形,我们中国当代艺术,做“双年展”如果不是体制内的,不是纳税人的钱,是一个老板掏钱的话,应该遵守哪些游戏规则。你说要和国际接轨的话,我们现在很多条件是不具备的。比如说没有基金会,有基金会的话这个问题就解决了。但是我们国家要成立一个基金会,很规范的一个基金会,按照一个成熟的条件来做还不行,我们现在还达不到这个条件,政策条件、社会条件都达不到。在这样的条件下做“双年展”做到这个程度,我觉得是可以理解的。不管是正面的还是侧面的,我们不能说反面的,因为“双年展”做得还是不错的,这是一个学习的过程。

  单:您没有参与“第三届成都双年展”,但是它的几大变化能不能谈一谈呢?

  黄:我从一个批评者的角度,比较客观地说,第三届最大的问题,是它改变了第一届和第二届确定的一个调子。

  三届“成都双年展”都有一个标题的问题,前两届的标题还有一个弹性,那么第三届就是一个判断式的,用一个肯定式的判断语气判断一个“否定”,对第一届第二届就否定了,原¬来的不算了。我前天炒的菜不算了,我重新炒一个。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这个展览是很浪费的,尤其是出资方。地点没变,出资方也没有变,场馆也没有变,一切都没有变,唯一变的就是策展人。但是我们第二届的策展人也没有说反对第一届嘛,所以这是第一个引起非议的问题。

  第二个问题,无论是中国或者国外的“双年展”都会有一个延续性。可能每一届主题不一样,都是按照一个主流线在发展,做当代就做当代,但是展览的结构,或者基调不应该变。既然第一届、第二届双年展关注的是当代艺术,当然我不能说第三届做的不是当代艺术,那是当代水墨。展览的方向发生了变化,转到水墨艺术。水墨艺术是当代艺术的一个分支,这是没有疑义的。但是,当代艺术不仅仅只有水墨。“成都双年展”第一届和第二届定下的基调那就是当代艺术,主要以架上艺术为主,水墨只是其中一部分,现在把别的收缩起来,收缩过后只有水墨,90%以上是水墨。这种重大的变化,我觉得作为出资方和策展人要谨慎,要非常非常地小心。

  从技术角度来讲,起码得有一个数,来解析为什么发生转变?我们驾驶的目的地,我们的方向,我们的道路,其实都是往西边走的,到西边取经¬。现在转了,到东边取经¬。但是一开始你选择的是西边,这个重大的变化应该有一个陈述。就我了解的范围,好像在世界的“双年展”历史上还没有发生过,这是今天的一个很大胆的事件,或者有些人说“狂妄”,狂妄到一定程度就是一个儿戏了,就是一个玩笑了。

  第三个,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资金这么紧张的情况下,能在中国做一个两个三个双年展都很不容易的,没有一个展览能覆盖中国的当代艺术,但是每一个展览能覆盖一部分。我们已经¬覆盖了的可以保留,已经¬被开垦的领域我们可以不开垦,可以开垦另外一个没有被开垦的,至少从布局上来讲,从社会发展需要来说,合理的结构对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才会有利。

  把方向性改变了的本身是一个重大的事件,需要解释、陈述。如果改得更好,那就对了,但是改了结果是变得重叠,起码重叠了相当一部分,别人做了几年做得不错了,我们再做一次?我觉得这是一个问题。所以第三届主要的问题就是和前两届这种上下文的陈述、承接关系中断了,没有一个合理的解释。第二个就是说,这种方向性的变化,为什么不往我们原¬来确定方向上走,浪费资源,从全国性而论我们浪费了资源。

  单:话语权究竟掌握在谁的手里?

  黄:第一届投资方没有干预。基本上是在不受干预的情况下,策展人非常敬业地把这个工作做完了,做的效果还可以。第二届有所干预,但是干预不太深,当然有一个重大问题,就是时间的问题,这个可能是它最大的硬伤。标题我觉得还可以,勉强,应该还可以有更好的标题。到了第三届,时间问题解决了,把过去出现的裂痕弥补了,但是出现了新的裂痕,新的裂痕与这个裂痕在性质上是一样的。时间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我们不能回避的,但是方向性的变化,把前两个展览在某种意义上的否定,这个确实没有说服力。

  每一届策展人他可能会通过一些对抗体现新意,当然我说的是学术上的对抗,这个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方向性上的变化是一个很严重的一个问题。国外的展览,比如说“惠特尼双年展”,开始的时候在美国几乎不关注当代艺术,做着做着就做当代了,但是它是往前走,不是往后走,从一个点到一个面。我们是从一个面做到一个点,能不能做?可以做。那意味着参加前两届“成都双年展”的其他门类的艺术家,他们觉得“双年展”白参加了,因为你们自己不要了,改变方向了。在他们简历里面很可能就不出现我们的“双年展”了。这就引起很多的猜忌,作为出资方来说的话,钱花得比较冤。

  还有一个尊重的问题。我们一届一届的“双年展”要相互尊重,第二届“双年展”对第一届“双年展”就比较尊重。这一届的策展人和上一届策展人要有一个对话,通过展览之间他们之间有一个对话,有一个碰撞,学术交流。你就说是第二届,把第一届的策展人邀请过来,相互之间是很和谐的一种关系。他们可以有不同意见,这是很正常的,同意才怪了,就是要有不同意的地方,他们才能对话。但是你不能否定它,我说的否定是全盘否定,就是说以前的都不算。如果这就是真相的话,那就开了一个恶例,不是一个善例。

  那么第三届,我们不清楚重大的变化是如何发生的。第一个方向性的变化是投资方的愿望还是策展人的愿望?我不清楚,我估计是出资方的想法。那么策展人在这个上面是不是赞同?他同不同意都应该有一个陈述。为什么这样做,要有一个合理的解释,这无可非议。第二个问题,方向性的变化,对前两届否定的“重新启动”,这个是出资方的想法还是策展人的想法?现在的展览,出资方是退到最后去了,单纯地给钱,是影视制片人,导演是策展人,演员是艺术家,观众当然是老百姓,这个结构跟电影是差不多了。但是,出资方是不会去当导演的,你又是导演又是演员那是不合适的,对不对?这个我一直是坚持的,我跟很多艺术家说,我去找钱可以,但是你要参展你就不能做策展人,我是坚决反对的。你是演员就是演员,可能电影里面我又当导演又当演员,但是我们不能轻率引进这种规则。而且这一届好像有策展人的作品进双年展,这个不符合规矩。所以说,这届“双年展”确实比第二届“双年展”出的问题更多,从侧面来说,我们犯的错别人可以不犯。但是,很多东西很难纠正。

  很多人关心的资本侵犯问题,在第三届我现在没有办法判断。或许相互之间都发生了默契。只有三种情况,要么是资本的抑制主导了展览,要么是策展人意志主导了展览,要不就是他们大家都喜欢这样做。我还是强调,就展览本身抛开其他不说,和第一届第二届的关系,艺术家和学生艺术家之间的比例发生新转变,因为有了两届“双年展”做参照,我们才提出这些问题,否则的话,这一届就是正确的。因为它是第一届,怎么做都可以,因为有了前两届的比较才出现了这个问题。第三届要成立,在某种意义上逼着他们否认前两届,不然这一届单一的主题就无法成立,逻辑上出现了混乱。

  第三届的另一个问题是学生的比例非常非常大。其实它有一个正在蜕变的过程,悄悄地在变化。这种变化可能我们没有注意到,没有冷静地观察,策展人需要观察。我们把展览艺术家的成分怎么放大有一个极限,这是一个数学题,某种意义上,到了一个极限了,就应该要解决。成都艺术家,非学生艺术家就成了一个配角,很多优秀的艺术家就不来了,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其实在这个问题上我们理论上有一个梳理,是可以合理化的。也就是说,艺术家没有这个前提,他做得好是一个艺术家,一个博士生博士后做得很好,当然可以成为艺术家了。但事实上我们不是这样思考问题的,整个这个展览不应该以身份或其他兴趣,而应该按艺术来选择。只有一个标准就是艺术,而不是说有很多标准,身份的标准,民族的标准,地域的标准。这个问题上如果控制不恰当,没有警觉的话,展览就变味了。

  我们开始想画绿色,加一点儿红,没有注意,就加得越多,最后变成另外一个颜色了,它是这样一个问题。所以我觉得这一届展览,实际上延续了第二届已有的一些苗头,就是学生这一部分比例已经比较大了,但是当时还在一个极限的控制范围之内,还可以控制,主要是主题、场馆的布局、比例、邀请的人,还不是以学院为主的,不是以在校学生为主的。那么这一届是以学生为主,外界也有看法。很多艺术家从他们个人角度而言,参加你们第一届第二届,结果到了第三届成了陪衬,人家以后问你知不知道“成都双年展”?他们会答知道,是“学生双年展”。我还成了学生了?悄悄把身份给转换了,它引起了很多歧义。相互渗透,我们控制不好,就会改变这个思维的性状。在这个问题上处理不冷静,但是很多策展人会控制,可以妥协。所以,我不知道这一届的内幕,提出一个疑问,对第三届“双年展”的疑问,是控制太严还是放任太大?

  单:不止这些。第二届出现的新人特展比例偏大的问题,在第三届没有得到改善,而且参观人数也出现萎缩。

  黄:是的。这届“双年展”的疑问、悬念比第二届还多。我们不是说展览不好,就水墨这一块,纸上这一块,我觉得还是不错的,还是比较精彩的。观众这方面,为什么比第二届还少?我觉得有其他一些原¬因。展览方向性的变化,意味着让一部分观众,对第一届第二届有关注的、有预期心理的观众,他本来想看看油画,看看影象,看看电脑艺术等等当代很前沿的东西,现在不做了,他当然就不来了。第二个就是很多老百姓,普通的观众,对第一届第二届为什么那么关注?第一个是在成都,第二通过第一届的某种意义上的启蒙,启蒙不是贬义的,通过第一届第二届认识,觉得这个好玩好看,艺术可以这样做。第三届有一个大的转身,又要重新培养兴趣,他就不来了,这是一个问题。

  单:由三届“成都双年展”,人们又提出了资本的力量问题。

  黄:所以我觉得,第三届我们走了回头路,起码走了一个岔道,从第一届到第三届走了一个岔道,这个岔道是没有走通的,他和起点没有关系。从这个意义上讲,“成都双年展”提供的经验是非常奇怪的,你不能引用这种经¬验,你不能说“成都双年展”可以这样做,那我以后的“双年展”也可以这样做,那就坏了,不可思议,人们怎么想改变就怎么改变。所以这个时候,批评家又提出了更严重的问题——资本力量。当然我们需要证实很多猜想,这种展览是投资方的想法,策展人投降举双手,那么这是资本的力量对艺术本身的侵犯,能够侵犯到什么程度?这次的猜想我就不好说了,在这个问题上,以我对邓鸿的了解,他是一个很宽容的人,也能对话的一个人,也是一个可以说服的人。所以在这种意义上的异议事出有因。所有展览可能都有异议,策展人也有异议,所以我觉得不完全是这个方面的原因。

  作为策展人,回到最前面相互学习的态度。这个相互学习有一个标准。什么都要从原始点,从无到有的话,就太笨了,国外的、发达国家的很多“双年展”,他们的很多经¬验符合我们的国情,那就找到一个比较恰当的比较中庸的办法,在这种意义下我们共同学习。除了相互之间的学习,出资方如果不太了解,我们有义务告诉出资方,更好的展览是怎么做的,如果这样子做展览可能会差,那样做比较好,那样做更好,要告诉出资方。出资方也可以告诉策展人他的想法,他的资金要怎么运用,策展人也应该在相应问题上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除了相互学习还要学习别人的经¬验,但是如果完全不学习,盲从,不管是资方还是策展人的盲从,都会出现问题。所以说“成都双年展”有些经¬验是不能被学习的,但是有些很好的经¬验,可能是中国的非常宝贵的经验,这就是民间怎么来做双年展?一个出资人怎么来做文化事业?

  开始做有些混乱,我们不能说所有新生事物都有很多混乱。有的混乱一开始就可以避免,这种混乱可能会带来游戏规则的混乱,是很重要的。是不是到第四届就能纠正第三届?如果能纠正第三届就可能回到比较好的状态。就是说在一个岔道上面拐个小弯又回来,我觉得还是可以的,但是如果拐出去不回来,越拐越远就另当别论。就像这个国家建国五十多年里拐了不少弯,但也拐了回来,不能拐出去就拐不回来了。有人信伊斯兰教,可以,但是你信了伊斯兰教你就不能信其他教了,有的社会就是这样。

单:那么我们回到“成都双年展”举办的最初目的,就是邓鸿的目的。以你对他的了解谈一谈。

黄:他开始的目的还是比较简单的,就是兴趣。因为他也曾经¬是画¬画¬的,他觉得一般的老板,有钱就买艺术品,买了很多艺术品。他没有这样想,他做公众的事,和一般的老百姓区别开来了。买艺术品是自己的,还要赚钱,他没有。这一点我觉得他比一般的老板境界要高,所以他的作用或者在中国当代艺术展览史上,我觉得还是不能抹掉的。即使以后“成都双年展”不做了,这个历史还是不能磨灭的。只不过,出资人、策展人和艺术家这些关系,“成都双年展”一直在摸索,我觉得有些摸索可以“试错”。政府说“试错”,有些错是可以试的,有些错是不能试的,你不会游泳,那个水三米深,你去试吧,那不能试,对不对?有些东西我们可以看清楚,看不清楚可以试。但是有些是明显不能那么做的,我们却一脚踏出去。我觉得这是一个教训。

 

 
   

返回首页 | 广告服务 | 人才合作 | 管理登录 | 站点导航 |  留言建议 |  艺术家、网址收录 | 免责声明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艺术家24小时服务电话〉010-80502908  (0)13269892595(技术支持)王先生   网站联系:QQ 116634223   E_mail:60891888@163.com

官方艺术
机 构
中国文联  上海文联  重庆文联  西藏文联  宁夏文联  广西文联  河北文联  山西文联  青海文联  山东文联  江苏文联  安徽文联  福建文联  湖北文联
广东文联  海南文联  陕西文联  四川文联  贵州文联  黑龙江文联  中国国家画院  北京画院  北京千年古韵文化艺术院  中国美术馆 中国美协 中国书协
全国平面媒体

中国国际艺术
  出 版 社

北京《投资文化产业》   天津《投资文化产业》   上海《投资文化产业》   重庆《投资文化产业》   河北《投资文化产业》   辽宁《投资文化产业》
吉林《投资文化产业》   山东《投资文化产业》   山西《投资文化产业》   安徽《投资文化产业》   浙江《投资文化产业》   江苏《投资文化产业》
江西《投资文化产业》   广东《投资文化产业》   福建《投资文化产业》   海南《投资文化产业》   河南《投资文化产业》   湖北《投资文化产业》
湖南《投资文化产业》   四川《投资文化产业》   云南《投资文化产业》   贵州《投资文化产业》   陕西《投资文化产业》   甘肃《投资文化产业》
青海《投资文化产业》   宁夏《投资文化产业》   广西《投资文化产业》   西藏《投资文化产业》   新疆《投资文化产业》   香港《投资文化产业》
澳门《投资文化产业》   台湾《投资文化产业》   黑龙江《投资文化产业》 内蒙古《投资文化产业》
全国联盟
画 廊
北京联盟画廊   天津联盟画廊   上海联盟画廊   重庆联盟画廊   河北联盟画廊   辽宁联盟画廊   吉林联盟画廊   山东联盟画廊   山西联盟画廊
安徽联盟画廊   浙江联盟画廊   江苏联盟画廊   江西联盟画廊   广东联盟画廊   福建联盟画廊   海南联盟画廊   河南联盟画廊   湖北联盟画廊
湖南联盟画廊   四川联盟画廊   云南联盟画廊   贵州联盟画廊   陕西联盟画廊   甘肃联盟画廊   青海联盟画廊   宁夏联盟画廊   广西联盟画廊
西藏联盟画廊   新疆联盟画廊   香港联盟画廊   澳门联盟画廊   台湾联盟画廊   黑龙江联盟画廊  内蒙古联盟画廊


全国客服管理中心:全国客服热线电话:8:00-17:30  010-80502908  (0)13269892595(技术支持)王先生
客服专员:010-80502339   短信:(0)13264299638   信息反馈 信箱:60891888@163.com
作品资料处理中心:电话(传真):010-80502908   手机:(0)13269892595
普通资料邮寄:北京市通州区永顺路东阁雅舍C8--1801号  赵凤娥 邮编:101100

重要资料邮寄:北京市通州区永顺路东阁雅舍C8--1801号   北京千年古韵文化艺术院  邮编:101100
市场销售服务中心:010-80502908  80502339  13264299638(短信)
全国代理机构:青岛代理:88457618 河北代理:3369392 上海代理
山东代理 甘肃代理 青海代理 台湾代理
投资单位:北京千年古韵文化艺术院  中国国际艺术出版社
互联网名称:
北京琉璃厂网  网址:www.yishu999.com  中文通用网址:北京琉璃厂
国家注册登记号:1101121009324799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信息产业部  京ICP备07002169号
公司总部 : 中国北京
经营程序   艺术交流 文化产业投资 艺术研讨 咨询 设计制作 作品展览展示 网上推广 网上销售 代理发布广告 拍卖 媒体宣传
版权所有:北京千年古韵文化艺术院 (北京琉璃厂网) Copyright© 1997-2050
【北京琉璃厂网总页 www.yishu999.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