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志鑫官方网站-国际名人艺馆-北京琉璃厂官方网站
_____   _  _   _____            __________          

★中国文化产业地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推荐艺术家

   
               
               
               
 

 

 

 

 

 

北京琉璃厂网-文圣席位推荐

蒋志鑫 

□/我的文章
 

“道法自然”我的西部山水艺术探索之路

蒋志鑫

    被誉为高天厚土,圣水灵山、千山之父、万水之源的中国西部,那里有浑厚的黄土高原、奔腾不息的黄河,纯净的雪域、骠悍的牦牛、浩瀚的戈壁、倔强的胡杨,那是生我养我的地方。它哺育了我的生命更赋予我艺术的激情,它的沉寂与勃发无时无刻不在拨动着我的灵魂,让我魂牵梦绕、不能自已。
    师法自然,心生即法生,这是生命的直觉,我挥动饱蘸深情的画笔,绘我心中这块永远的圣地。西部追魂,我的使命。
    作为一个现代艺术家,植根于生活的沃土,表现自己熟悉的有感情的地域,是我的使命与追求。首先,我把画黄土高原,表现高原神韵作为我的创作目标。多次徒步、骑自行车跑遍了家乡的山山水水、沟沟壑壑,画速写积累素材,临摹名画,学习传统。我把自己关在屋里,临了两年的宋画和石涛作品。但我在传统里始终找不到适合表现西部的技法,石涛《画谱•笔墨章》说:“古之人有有笔有墨者,有有笔无墨者,亦有有墨无笔者,非山川限于一偏,而人之赋受不齐也。墨之溅笔也,以灵;笔之运墨也,以神。墨非蒙养不灵,笔非生活不神。能受蒙养之灵,而不解生活之神,是有墨无笔也;能受生活之神,而不变蒙养之灵,是有笔无墨也。”石涛把笔与生活联系起来,把墨与蒙养联系起来,第一次提出了关于笔墨的一个客观标准。笔的作用是造型,表现自然界生动活泼的形象;墨的作用是渲染,体现作画者天资学养的功力。迷茫之中,先贤们的箴言让我豁然顿悟。我学过西画,有造型能力;从小练毛笔字,有笔墨体会;在北京进修,开了眼界。于是我既师法众长而又我行我素,凭借自己的感觉画了一批表现黄土高原的作品。
    一九八七年元月在中国美术馆的第一个个展《黄土魂---蒋志鑫书画展》,得到了理论界和美术界的一致好评,这更坚定了我的信念。画了黄土高原,我又开始画黄河。我多次去壶口,看壶口大瀑布,听汹涌澎湃的黄河涛声,观察不同时段的黄河,从山西的壶口,一直画到青海的三江源,画了一个黄河系列。我用自己探索出来的技法,随心所欲的表现黄河的多种形态,或汪洋恣肆,或缓缓东流。在《天歌》、《天运》、《银河倒泻》等作品中,就是把狂草手法融于绘画的一种很个人化的尝试,结果,这些作品独具风格,得到了美术界的好评,《天泻铜液》入选百年中国画展。
    一九八八年,我调到甘肃省画院。此后,经常去甘南,宁夏、四川等地采风。或许是我属牛的缘故,对牛情有独钟,先是画陇东的黄牛,到草原以后,便被牦牛深深地吸引了。为了画好雪域中的牦牛,我在雪域高原过了两个春节。从此,我表现雪域的画,主要以牦牛为主题。我采风时,积累大量素材,创作时,主要靠目识心记,靠真情感受。每次回到工作室,首先要把让我刻骨铭心的感受挥洒出来。
    02年夏赴川藏稻城亚丁探访天堂途中,在平均海拔四千六百米以上的仙界,熬过了99个小时,高山反应象恶魔一样两次把我送上天堂之门,当第二次苏醒过来后,我跪在珍珠海子边虔诚的许下心愿:只要我活着回去,我一定将香格里拉展示给世人!这是我经历涅槃后的复活,能领悟它的人必将浴火重生。《追魂香巴拉》就是这次难忘经历的记录。
    我去过新疆数次,北疆木垒的胡杨林像磁场一样牢牢地揪住了我的心,我画了《生命的呼唤》、《凤凰涅磐》系列,表现胡杨生而不死,死而不倒,倒而不朽的精神。2006年,我又去了帕米尔高原,回来的当天晚上,通宵达旦,用大写意的手法把蕴藏在我脑海里的对象发泄出来。创作出了第一幅大作“幕士塔格峰—天神”。紧接着又创作出了巨作“月沉帕米尔”等表现昆仑雪域大气磅礴、水墨淋漓的系列作品。所以说墨离开天资学养就没有灵气,笔离开生动活泼就没有神奇。
    纵观中国画历史,笔墨是从无到有,逐步形成丰富、变化和发展的,是自然界生动活泼的形象与作画者天资学养完美统一的体现。古今一切绘画大师的笔墨成就,都是对大自然的认识、表现和超越,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传统。
    1995年至1997年,我两次赴法国巴黎国际艺术城学习交流,举办过9次个人书画展,四次获大奖,连续六年参加过法国大皇宫秋季沙龙展。我的西部艺术深受法国人的青睐,让我真正体会到了法国人的文明以及他们对艺术的欣赏水平。
    为了把西部艺术传递给更多的人,1999年初我迁居到北京昌平平西王府169号画家苑,成立了蒋志鑫艺术工作室,这里便成了我教授学生和创作大幅作品的摇篮。从那时起我就过上了北漂的生活。虽然在京,但我依然不断地赴西部采风,一如既往,契而不舍,我行我素地创作自己心中的西部艺术。因为有我独立的艺术和独立的人格,我的作品和我一样都是西部原生态。在京多次搞过大型个人艺术展,虽然过着清平的日子,但仍活的有滋有味,
    石涛《画谱•变化章》说:“古者,识之具也;化者,识其具弗为也。尝憾泥古不化者,是识拘之者也。识拘于似则不广,故至人无法。无法而法,乃为至法。盖有法必有化,化然似为无法。”就是说古代的人认识已经具备、化解的人认识到这种具备而不照搬,泥古不化,是认识局限的人。认识局限于相似就不宽广,因此高明的人不固守古人成法。从无法创立有法,才是最高的法。凡有法必有化解,化解然后为无法。这样做的目的,是避免“是我为某家役非某家为我用也,纵遍似某家,亦食某家残羹耳”的结局,以达到“我之为我,自有我在”的目的,创作出不同于古人,无愧于时代,有自己的笔墨特点,独特风格的绘画作品。
    我用长披麻书写出高原雪域的精神气象和内在结构,山水形象和笔墨节奏的有机结合,由意象到心象是我对山水崇高感的引吭高歌和热情赞美,这种表现方式蕴含着抽象和具象,具有左右逢源的开放性和容纳性,是“无法而发,乃为至法”在我艺术实践中的具体体现。
    2001年8月,我第二次进中国美术馆,在正厅举办了大写意“西部追魂——蒋志鑫艺术展”深得赞誉。我欣赏狂人龚橙的一幅对联“裂破古今,横行天下”挂在我的画室,作为我艺术追求的座右铭。
    中国画的历史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地认识与表现,传承与创造,超越与发展的历史。笔墨的评判也有它自身的客观标准,有作为的艺术家对于自己的笔墨,应该建立起自信心与使命感,用笔去表现自然界生动活泼的形象,用墨去体现自己天资学养的功力,开辟属于自己的艺术天地,而不是从外表上去模仿古人所创造的笔墨样式。笔墨从来就没有底线,自然山川才是笔墨的真传。古人的笔墨,是古人在不同时代对自然界的认识与表现,对后人来说也将成为传统,关键是看作品笔墨的自身价值。笔墨对画家来说是一个长期磨炼的过程,对历史来说是一个不断丰富的过程。从这个角度看,笔墨并无“底线”,而是在不断的传承与发展,虽然它并不等于零,但对于它的探索创新而言,又何尝不是从零做起。
    当代艺术家应该是现代精神的觉悟者,画家的笔墨、语言、形式应具有现代气息的美感。以艺形道,道法自然。无论用线、用皴、积墨、泼墨,都只是表达思想与见解的手段。所以,绘画语言如何具有人文精神和民族特性则是我经常思考的问题。
    古人说“澄怀观象”,“悟对通神”。每当我一个人在西部大地上,以虚静的胸怀领悟自然的无限,创作时超越客观自然的外在形式,深层挖掘创作对象的内在真谛时,我觉得自己捕获到了东方的艺术精神,这使我在技术操作上处理虚实、黑白、干湿、浓淡的笔墨关系时,能够自觉贯注这种哲学法则。
    我作画时心无杂念,无论是兴之所至,或解衣盘礡,或放浪形骸,都能使自己的情绪和激情酝酿到极致,以有形到无形,具象到抽象。人的精气神与自然境界融汇贯通后而产生微妙的精神状态,以至不能自我。心手两忘,物我不分,达到天人合一的画境之中。作画的过程也是身心接受洗礼的过程,师法自然,心随神驰,直抒胸境。用纯水墨表现西域的纯洁与神奇,用笔施水、溅墨、挥毫,不择手段,其目的是充分发挥中国水墨的特点与妙不可言之極也!我希望把这种体悟通过我的画传达给人们。驻足画前,能忘却尘世的喧嚣与浮躁,陶然于画中的意境,放飞心灵拥抱自然,心灵深处得到一刻宁静的栖息。
    庄子《知北游》曰“知向无为谓。”了解道的人,不把它说出来;说出来的人并不了解道。为表现西部,我殚精竭虑,上下求索,苦在其中,乐在其中。我不知道,西部精神之道究竟还有多远?但是,我知道,追求化境,在于永不放弃。我要继续走下去。

 

返回首页 | 广告服务 | 人才合作 | 管理登录 | 站点导航 留言建议 | 艺术家、网址收录 | 免责声明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艺术家24小时服务电话〉(0)13269892595(技术支持)王先生   网站联系:QQ 116634223   E_mail:60891888@163.com

版权所有:北京千年古韵文化艺术院北京琉璃厂网及作者本人 Copyright© 1997-2050
【北京琉璃厂网总页 www.yishu999.com】